彰善癉惡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āng shàn dàn è
基本解釋彰:表明、顯揚;癉:憎恨。表揚好的,斥責惡的。
出處《尚書 畢命》:“旌別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暫未找到成語彰善癉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彰善癉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吳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 |
一介之善 | 《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藝,居接士之館。” |
一技之善 | 清·朱彝尊《贈筆公錢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沒焉者已。” |
不亦善夫 | 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問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
不得善終 | 《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 上卷》:“汝家雖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終!” |
不念舊惡 |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
不惡而嚴 | 《周易 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
與人為善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
丑類惡物 | 《左傳·文公十八年》:“丑類惡物,頑囂不友。” |
為善最樂 | 《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
為惡不悛 | 晉·干寶《搜神記》第七卷:“賈后為惡不悛。” |
為非作惡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為非作惡之人,前來擾亂我的公事,對也不對?” |
舉善薦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乏善足陳 | 《追求》:“正所謂賤體粗安,乏善足陳。” |
樂善不倦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 |
樂善好義 | 宋·曾鞏《與杜相公書》:“伏以閣下樸厚清明,讜直之行,樂善好義,遠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見于天下。” |
樂善好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樂書論》:“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
親仁善鄰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論語·泰伯》:“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從善如流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
從善如登 | 《國語 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韋昭注:“如登,喻難;如崩,喻易。” |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
從善若流 | 《新唐書·張玄素傳》:“從善若流,尚恐不逮,飾非拒諫,禍可既乎?” |
從惡如崩 | 《國語 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從惡是崩 |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是崩。’” |
從惡若崩 | 《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
以大惡細 | |
以惡報惡 | 《榖梁傳·僖公二十三年》:“伐國不言圍邑。此言圍邑,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范寧注:“前十八年。宋伐齊之喪,是惡也;今齊乘勝而報,是以惡報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