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圭擔爵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 guī dān jué
基本解釋同“析圭儋爵”。指任官受爵。
出處《明史 倪岳傳》:“命將徂征,四年三學舉,絕無寸功。或高臥而歸,或安行以返。析圭擔爵,優游朝行,輦帛輿金,充牣私室。”
暫未找到成語析圭擔爵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析圭擔爵)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加官進爵 |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
分崩離析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
擔驚受怕 | 元 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俺出門紅月乍平西,歸時猶未夕陽低,怎教俺擔驚受怕著昏迷。” |
傳爵襲紫 | |
毛舉縷析 | 宋·張孝祥《乞改正遷謫士大夫罪名札子》:“毛舉縷析,旁逮知舊,懼其不能廢錮,必以贓私罪污之。” |
官高爵顯 | 秦腔《游龜山》第五場:“官拜湖廣總督,真乃官高爵顯,富貴榮華。” |
蕩析離居 | 《尚書 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 |
家無擔石 | 宋朝蘇軾《乞賻贈劉季孫狀》:“今年五月卒于官所,家無儋(擔)石。” |
武爵武任 | 《商君書 去強》:“興兵而伐,則武爵武任,必勝。” |
躡蹻擔簦 | 明·張煌言《徐允巖詩序》:“迄延平王兵衄于金陵城下,余提孤軍走英霍山。徐子躡蹻擔簦,章皇山澤中。” |
高官顯爵 | 明·徐元《八義記·猜忌趙宣》:“順我者高官顯爵,逆我者滅族亡身,正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擔雪塞井 | 唐 顧況《行路難》詩:“君不見擔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飯豈堪吃。” |
父析子荷 | 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長城縣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銘》:“大丈夫貯蓄材術,樹置功利,鎡基富貴,焯耀家邦,不當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幾何?” |
躡屩擔簦 | 明·宋濂《太上清正一萬壽宮住持提點張公碑銘序》:“公皆躡屩擔簦,往拜其坐下。” |
傳圭襲組 | 明·宋濂《送黃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傳圭襲組為難,能世其德業為難。” |
剖析肝膽 | 宋·司馬光《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弟第三狀》:“臣不勝憤懣,敢復剖析肝膽,陳布以聞,雖抵罪萬死,亦無怨悔。” |
兒行千里母擔憂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4回:“你這個冤家,在何處飲酒,這早晚方回,全不知兒行千里母擔憂。” |
分毫析厘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世之作者,或好煩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離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
離析分崩 | 郭沫若《新華頌·頂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個的侵略陣營已經開始著離析分崩。” |
擔雪填井 | 《五燈會元·智海平禪師法嗣·凈因繼成禪師》:“大似擔雪填井,傍若無人。” |
尖擔擔柴兩頭脫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57回:“我理會得,但你去,討得討不得,趁早回來,不要弄做‘尖擔擔柴兩頭脫’也。” |
剖心析膽 | 宋·司馬光《辭修起居第三狀》:“且臣前后所陳,剖心析膽,莫非懇到,而朝廷棄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實待臣也。” |
百步無輕擔 | 明·張景《飛丸記·交投設械》:“早起跑到日頭晏,方知百步無輕擔。” |
離析渙奔 | 明·宋濂《進〈元史〉表》:“豐亨豫大之言,壹倡于天歷之世;離析渙奔之禍,馴致于至正之朝。” |
重圭疊組 | 明 宋濂《故東吳先生吳公墓碣銘》:“予聞世之右族,重圭疊組者有之矣,索其家學相仍數世而弗墜,十百之中或一二見焉。” |
賣官販爵 | 《晉書·會稽文孝王道子傳》:“千秋賣官販爵,聚資貨累億。” |
條分縷析 | 《明史 五行志一》:“而傳說則條分縷析,以某異為某事之應,更旁引曲證,以伸其說。” |
高爵顯位 | 明·張溥《五人墓碑記》:“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