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形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ǎo xíng huī xīn槁形灰心 | 形容身體衰弱,意志消沉。 | 明·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鹿門所見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嘗見夫槁形灰心之吾乎!” |
niǎo miàn hú xíng鳥面鵠形 | 形容由于饑餓而身體軟弱,面容枯瘦。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梁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td> |
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學 | 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世界。 | 毛澤東《矛盾論》:“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
chéng shén lí xíng澄神離形 | 形容用心太專,如癡如呆。 | 康有為《大同書》緒言:“吾朝夕擁書于是,俯讀仰思,澄神離形,歸對妻兒,慹然若非人?!?/td> |
xǐ yùn bù xìng yú sè喜慍不形于色 | ||
nù xíng yú sè怒形于色 | 形:顯露;色:臉色。滿腔憤怒顯于臉上。 | 宋 洪邁《夷堅決》:“夫子賜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舉足蹴其二。” |
xíng yǐng xiāng gù形影相顧 | 形:形體;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 |
xíng shén bù quán形神不全 | 形:形體;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yí xíng cáng zhì遺形藏志 |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志,與道相得。” |
shū xíng guǐ zhì殊形詭制 | 殊:特殊;詭:怪異。形容器物等形狀特殊,稀奇古怪。 | 漢·班固《兩都賦》:“殊形詭制,每各異觀。” |
guài xíng guài zhuàng怪形怪狀 | 奇異古怪的形態、樣子。 | |
yí wù wàng xíng遺物忘形 | 泯滅物我界限,謂舍棄外在形式,精神進入忘我境界。 | 宋·秦觀《心說》:“目無外視,耳無外聽,遺物忘形,在我而已?!?/td> |
xíng shì bī rén形勢逼人 | 指形勢發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 謝覺哉《冷和熱》:“‘熱’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熱起來,形勢逼人,不熱不可?!?/td> |
xíng jié shì jìn形劫勢禁 | 見“形格勢禁”。 | 嚴復《原強》:“夫奴虜之于主人,特形劫勢禁,無可如何已耳,非心悅誠服,有愛于其國與主,而共保持之也?!?/td> |
tāo xíng miè yǐng韜形滅影 | 謂藏匿蹤跡,不露于世。 | 北齊·劉晝《新論·韜光》:“物之寓世,未嘗不韜形滅影、隱質遐外,以全性棲命者也?!?/td> |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詭形怪狀 | 詭:怪異。奇特怪異的形狀。 | 宋·胡仔《山谷下》:“戴叔倫詩云:‘詭形怪狀翻合宜?!?/td> |
xíng yǐng xiāng duì形影相對 | 同“形影相吊”。 |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對,差不多眼兒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來一看?!?/td> |
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一犬吠形,萬犬吠聲;一人傳虛,百人傳實?!?/td> |
léi xíng gòu miàn羸形垢面 | 羸:瘦弱;形:身體;垢:骯臟。瘦弱的身體,骯臟的外表。形容窮苦不堪的樣子。 | 《南岳彌陀和尚碑》:“羸形垢面,躬負薪蕕。” |
guān xíng chá sè觀形察色 | 見“觀貌察色”。 | 《水滸傳》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說……觀形察色,見貌之情。” |
yōu xíng yú sè憂形于色 | 形:表現。色:面色表情。憂愁的神色從臉上表現出來。 | 《舊唐書·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禱祈無效,上憂形于色。” |
xíng kuā gǔ jiā形夸骨佳 | 夸:通“姱”,美好;佳:美好。形容女子身形柔弱,體形優美。 | 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曼頰皓齒,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澤而性可悅者,西施、陽文也?!?/td> |
bù lù xíng sè不露形色 | 不讓思想活動從行動和表情上流露出來。 | |
hú miàn jiū xíng鵠面鳩形 | ①面容枯樵,形體瘦削。形容饑疲的樣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 《明史 忠義傳七 耿廷箓》:“小怨必報,何不大用于斷頭飲血之元兇;私恩必酬,何不廣用于鵠面鳩形之赤子?!?/td> |
dé yì wàng xíng得意忘形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態。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持的態度。 | 《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td> |
yī quǎn fèi xíng,qún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 吠:狗叫。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 《晉書·傅咸傳》:“一犬吠形,群犬吠聲,懼于群犬,遂至叵聽也。” |
hài zhuàng shū xíng駭狀殊形 | 猶言奇形怪狀。 | 清·祝德麟《海嘯》詩:“陽侯拜,天吳舞,駭狀殊形不可數?!?/td> |
gù yǐng cán xíng顧影慚形 |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指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 晉 傅咸《申懷賦》:“芬芳并發,我穢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聲;豈伊不愧,顧影慚形。” |
kū xíng qù pí刳形去皮 | 謂忘卻形體和家國,而任乎自然。 | |
kū xíng huī xīn枯形灰心 | 身體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極端消極。 |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td> |
xíng xíng sè sè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類別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這種形體;色色:原指生出這種顏色。 |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萬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養之,形形色色,無所棄遺。” |
xíng wǎng yǐng qū形枉影曲 | 東西的形狀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彎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會有什么結果。 | 《列子·說符》:“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td> |
yì xíng yú sè義形于色 | 義:正義;伸張正義;形:表現;見之于形;色:臉色。伸張正義的神態流露在臉面上。 | 《公羊傳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td> |
shū xíng guǐ zhuàng殊形詭狀 | 猶言奇形怪狀。 | 唐·康駢《劇談錄·說方士》:“往往有神物來萃,殊形詭狀,深可駭人。” |
sōng xíng hè gǔ松形鶴骨 | 形容儀容清癯、軒昂。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視其人,松形鶴骨,器宇不凡?!?/td> |
fèi xíng fèi shēng吠形吠聲 | 比喻跟在別人后面盲目附和。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
xíng zhū bǐ mò形諸筆墨 | 形:描寫;諸:“之于”的合音。用筆墨把它寫出來。 | 魯迅《<出關>的“關”》:“但若形諸筆墨,昭示讀者,自以為得了這作品的魂靈,卻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媽媽?!?/td> |
yǐng zhī xíng dān影只形單 | 猶形單影只。 | 元·高明《琵琶記》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單,我出去有誰看管?!?/td> |
cáng xíng nì yǐng藏形匿影 | 藏、匿:隱藏。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td> |
huī xīn gǎo xíng灰心槁形 | 形容意志消沉,形體枯槁。 | 莊周《莊子 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hú miàn niǎo xíng鵠面鳥形 | 鵠:天鵝。形容面容憔悴,身體瘦弱。 | 元·王惲《入奏行》:“扶羸載瘠總南逋,鵠面鳥形猶努力。” |
shì shì yí xíng釋知遺形 | 猶言棄智忘身。指超然物外,與世無爭。 |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釋知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
huì shēng huì xíng繪聲繪形 | 繪:描繪,描摹。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 孫犁《澹定集·讀作品記》:“有些愛情的描寫,雖是竭力繪聲繪形,實在沒有什么美的新意在其中。” |
dùn xíng yuǎn shì遁形遠世 | 猶言避世隱居。 | 《后漢書·逸民傳·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遠世,豈飲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隱絕,終不降屈?!?/td> |
wàng xíng jiāo忘形交 | 不拘身分、形跡的知心朋友。 | 《新唐書 孟郊傳》:“孟郊者,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愈一見,為忘形交。” |
fēn xíng gòng qì分形共氣 | 見“分形同氣”。 | 《梁書·武陵王紀傳》:“友于兄弟,分形共氣?!?/td> |
yǐng zhī xíng gū影只形孤 | 猶形單影只。 | 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膝下紅顏,須代冬溫夏清;眼前白發,況兼影只形孤?!?/td> |
mó xíng liàn xìng磨形煉性 | 鍛煉身心。 | 清·李漁《慎鸞交·情訪》:“使我規避不得,只得用些磨形煉性之法,做一個老頭陀去對付他。” |
xǐ xíng yú sè喜形于色 | 形:表露;色:臉色。內心的喜悅表現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 《北史 高允傳》:“允喜形于色,語人曰:‘天恩以我篤老,大有所賚,得以贍客矣。’” |
gù jǐng cán xíng顧景慚形 |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 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為公謝恩章》:“天時運幸,得生貴門。遇以親戚,少荷光寵。竊位列侯,榮曜當世。顧景慚形,流汗反側?!?/td> |
xíng yǐng bù lí形影不離 | 像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系親密;經常在一起。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恒相對嬉笑,不避忌人。” |
mǐ huàn wú xíng弭患無形 | 弭:清除。在禍患尚未形成之前就予以消除。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現在外國人已無話說,足見他能夠弭患無形,辦事切實?!?/td> |
yǐng xíng bù lí影形不離 | 形影不離。比喻關系密切。 | 老舍《趙子曰》:“他的面貌、服裝比趙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們兩個是影形不離的好朋友?!?/td> |
xíng yǐng xiāng yī形影相依 | ①謂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單無依。③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 明·邵景詹《覓燈因話·孫恭人傳》:“郜與孫形影相依,親愛愈篤。” |
qiān xíng wàn zhuàng千形萬狀 | 各式各樣的形狀。形容變化多。 | 明·李東陽《題枯蒼陳氏畫》:“摩擬肖似,而極于變化,千形萬狀,不可窺測。” |
hú xíng niǎo miàn鵠形鳥面 | 指饑疲瘦削的樣子。 | 明歸有光《送宋知縣序》:“歲復薦饑,侯加意撫恤,向之逃亡者,鵠形鳥面,爭出供役?!?/td> |
yǐng dān xíng zhī影單形只 | 形:形體。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因得??抻谑|娘之墓,影單形只,備極凄涼?!?/td> |
xíng jìn shì gé形禁勢格 | 見“形格勢禁”。 | 宋·辛棄疾《美芹十論·觀釁》:“逆亮自知形禁勢格,巢穴迥遙,恐狂謀無成而竄身無所。” |
wū miàn hú xíng烏面鵠形 | 臉黑如烏,身瘦如鵠。形容人困餓潦倒之狀。 | 《南史·侯景傳》:“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絕粒久者,烏面鵠形。” |
fàng dàng xíng hái放蕩形骸 | 行為放縱,不拘禮節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盡著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 |
jiàn yǐng dù xíng鑒影度形 | 觀察揣度人的形跡。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2回:“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一齊擺出仔細瞧看,或者寸紙,或者只字,鑒影度形,一概俱無,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td> |
nì yǐng cáng xíng匿影藏形 | 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 元 高文秀《黑旋風》:“我只是吞聲忍氣,匿跡潛形?!?/td> |
suí wù fù xíng隨物賦形 | 謂針對客觀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態給予形象生動的描繪。 | 宋·蘇軾《畫水記》:“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td> |
xíng róng qiáo cuì形容憔悴 | 憔悴;精神萎靡,面色不好。身體瘦弱,面色枯黃。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9回:“夫人見策形容憔悴,泣曰:‘兒失形矣!’” |
xíng yǐng xiāng suí形影相隨 | 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形容關系密切;永不分離。 | 唐 崔峒《江山書懷》:“登高回首罷,行影自相隨?!?/td> |
xíng gū yǐng guǎ形孤影寡 | 同“形單影只”。 | 明·高濂《玉簪記·占兒》:“春去秋來,秋去春來,形孤影寡,想殺我膝下斑斕?!?/td> |
yuán xíng bì lòu原形畢露 | 原形:本來面目;畢露:完全暴露。本相完全暴露了。 | 清 錢泳《履園叢話》:“(狐女曰)將衣求印,原冀升天,詎意被其一火,原形畢露,骨肉僅存,死期將至。” |
yí xíng cáng zhuàng佹形僪狀 | 奇形怪狀。 | 明·宋濂《龍馬贊》:“獨角之犀來自九真,食火之雞貢于三佛各之境,其他佹形僪狀,藉藉紛紛?!?/td> |
shù xīn kū xíng鉥心刳形 | 鉥:長針,刺;刳:剖挖。刺傷心肺,剖挖形體。指嘔心瀝血 | 元·虞集《送薛玄卿序》:“世之言功利者,挈挈然以自鉥心刳形?!?/td> |
xíng xī míng zhāng形息名彰 | 息:通“熄”,滅;彰:顯揚。人死了,名聲卻顯揚于世。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上德》:“故古之人,身隱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
huǐ xíng miè xìng毀形滅性 | 損壞形體,消滅本性。 | 元·楊景賢《西游記》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毀形滅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 |
shén miè xíng xiāo神滅形消 | 指死亡。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夫神滅形消,遺聲余價,亦猶蟬殼蛇皮,獸迒鳥跡耳。” |
bì yǐng nì xíng避影匿形 | 指隱蔽起來,不露形跡。 | 清 侯方域《南省試策二》:“昔人所謂非親非故,何由習知之也。此二者已當不同觀,而況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舉,為身累者乎?” |
yāo xíng guài zhuàng妖形怪狀 | 裝束奇特,舉止輕佻。多形容女性。 | 巴金《談<寒夜>》:“他看不慣媳婦‘一天打扮得妖形怪狀’上館子,參加舞會,過那種‘花瓶’的生活。” |
gū xíng diào yǐng孤形吊影 | 謂孤單一人。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權翰林身居客邸,孤形吊影;想著‘牛女銀河’之事,好生無聊?!?/td> |
mí huàn wú xíng彌患無形 | 彌:消除。把禍患消除在沒有形成之前。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現在外國人已無話說,足見他能夠彌患無形,辦事切實?!?/td> |
shū xíng guài zhuàng殊形怪狀 | 殊:特殊。形容形狀稀奇古怪,與眾不同。 | 唐·竇冀《懷素上人草書歌》:“殊形怪狀不易說,就中驚燥尤枯絕?!?/td> |
fēn xíng tóng qì分形同氣 | 形容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十分密切。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td> |
jiū xíng hú miàn鳩形鵠面 | 鳩:斑鳩;鵠:天鵝。像斑鳩的形體(腹部低陷;胸骨空出);像黃鵠的臉面(蒼黃而瘦削)。形容身體瘦削;面容憔悴。 | 清 黃景仁《尹六丈為我作云峰閣圖歌以為贈》:“弄君筆頭隨意之丹青,使我鳩形鵠面生光瑩?!?/td> |
bù jū xíng jī不拘形跡 | 形容言談舉止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 茅盾《子夜》四:“曾滄海回頭一看,認得是土販李四;在某一點上,他這李四是不拘形跡的密友?!?/td> |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喜怒不形于色 | 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指人沉著而有涵養,感情不外露。 | 《三國志 蜀志 先主傳》:“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td> |
xíng róng kū gǎo形容枯槁 | 身體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黃??蓍拢嚎菸?;枯干。 | 戰國 楚 屈原《漁父》:“顏色憔悴,面容枯槁?!?/td> |
guǐ zhuàng yì xíng詭狀異形 | 詭:怪異。奇特怪異的形狀。 | 《隋書·柳彧傳》:“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 |
láo xíng kǔ xīn勞形苦心 | 身體疲勞,精神困乏。 | 魯迅《故事新編 非攻》:“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td> |
wú yǐng wú xíng無影無形 | 見“無形無影”。 | 元·楊暹《劉行首》第一折:“我度你個無影無形鬼魂?!?/td> |
zì jué xíng huì自覺形穢 |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后也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
yí bù huàn xíng移步換形 | 移動腳步,情景也隨之變換。形容景色變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著變化。 | 清 戴名世《雁蕩記》:“大抵雁蕩諸峰,巧通造化,移步換形?!?/td> |
yǒu xíng kě jiǎn,yǒu shù kě tuī有形可檢,有數可推 | 推:推求。有形跡可檢驗,有數據可推求 | 南朝·宋·祖沖之《辨戴法興難新歷》:“遲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檢,有數可推。” |
yí xíng huàn bù移形換步 | 猶移步換形。形容變化多端。 | 清 錢謙益《與方爾止書》:“八旬之內,勢變多端,盡寸之間,移形換步。正所謂波瀾獨老成也。” |
yáng zhì hǔ xíng羊質虎形 | 質:本性。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 《慈溪太后演義》第13回:“看似新機勃發,政局昌明,其實是徒襲皮毛,未得精髓,羊質虎形,濟什么事?” |
xíng yǐng xiāng zhuī形影相追 | 形:形體;影:身影;追:追隨。像影子離不開形體一樣,一刻也不分離。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 唐·張說《同張侍御望歸舟》:“形影相追高翥鳥,心腸并斷北飛船?!?/td> |
wǎng zhí suí xíng枉直隨形 | 謂影子的曲直隨形而定。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td> |
wàng xíng zhī qì忘形之契 | 不拘身分、形跡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 舊題宋 尤袤《全唐詩話 韋丹》:“丹與東林靈澈上人為忘形之契,丹嘗為《思歸》絕句以寄澈。” |
liǎn yǐng táo xíng斂影逃形 | 隱藏身形。比喻隱居不出。 | 南朝·梁·江淹《奏記詣南徐州新安王》:“方斂影逃形,匡坐編蓬之下,遂遭煙露余彩,日月末光。” |
xíng gū yǐng zhī形孤影只 | 同“形單影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我上京聽選,留賢妻在家形孤影只。不若同到京中,百事也有商量?!?/td> |
yǐ lì lěi xíng以利累形 | 為了謀取利益而危害身體。 |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td> |
yí xíng wàng xìng遺形忘性 | 見“遺形藏志”。 |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樸還淳皆至理,遺形忘性盡真銓。” |
qióng qióng jié lì,xíng yǐng xiāng diào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睍x·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td> |
gū xíng dān yǐng孤形單影 | 孤:單獨;單:獨。形容孤單一人,無親無友。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牧羊記·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單影,靜恍恍沒一個人來至?!?/td> |
diào xíng diào yǐng吊形吊影 | 猶言形影相吊。喻孤獨寂寞。 | 明·袁宏道《別恨篇為方子公賦》詩:“獨自吊形吊影,誰人知暖知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