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關險塞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 guān xiǎn sài
基本解釋津:渡口;關:關口;險:險要之地;塞:要塞。指水陸山川關隘、險要之處。
出處《史記 秦始皇本紀》:“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諸侯山東三十余郡,繕津關,據險塞,修甲兵而守之?!?/p>
暫未找到成語津關險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津關險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過五關,斬六將 | |
閉關自守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td> |
危急關頭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對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td> |
無關緊要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七回:“可見字音一道,乃讀書人不可忽略的。大賢學問淵博,故視為無關緊要;我們后學,卻是不可少的?!?/td> |
性命攸關 | 劉斯奮《白門柳·雞鳴風雨》第八章:“我怎么忘記了沈昆銅,忘記了城外的抗清義師,忘記了我正在做著性命攸關的勾當!” |
息息相關 | 清 嚴復《救亡決論》:“二者皆與扎營踞地息息相關者也?!?/td> |
過五關斬六將 |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
津津樂道 | 清 錢學綸《語新》下卷:“風流賢宰,疾惡憐才,俱假文字為勸懲,邑人士咸津津樂道之?!?/td> |
鬼門關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5回:“那知越吃越離‘鬼門關’近,這樣治病,無怪又生出斗毆的事來?!?/td>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病玉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話也罷,到了日后,才覺得俺不是說笑話哩。” |
艱難險阻 |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
人命關天 | 元 關漢卿《拜月亭》:“召新郎更揀選,忒姻眷不得可將人怨??身氁蚓墧刀ǎ瑒t這人命關天。” |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
茅塞頓開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漠不關心 | 明 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于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td> |
赭衣塞路 | 《漢書·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td> |
關懷備至 | 劉白羽《海天集 偉大創業者》:“總理對人總是關懷備至,體貼入微?!?/td>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唐 李白《蜀道難》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td> |
鋌而走險 | 《左傳 文公十七年》:“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
閉關鎖國 | 《周易 復》:“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td> |
化險為夷 | 唐 韓天卿《平蠻頌序》:“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td> |
過關斬將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漢末三國時,關云長獨行千里,過五關斬六將,護著兩位皇嫂,直到古城與劉皇叔相會?!?/td> |
關門打狗 |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就是這個意思?!w航宇說,‘誘敵深入,關門打狗。’” |
津津有味 |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節書之十七首》:“佳作愈讀愈覺津津有味,可見理勝之文,大勝他人詞致美好也?!?/td> |
性命交關 | 清 夏綸《杏花村 監鬧》:“此事是你我性命交關的事。” |
汗牛塞棟 | 明·唐順之《胡貿棺記》:“余不自揆,嘗取《左氏》、歷代諸史及諸大家文字所謂汗牛塞棟者,稍刪次之以從簡約?!?/td> |
關山阻隔 | 元 鄭德輝《 梅香》第一折:“不爭他回家去呵,路途艱難,關山陰隔,這親事幾時得就?!?/td> |
鷹犬塞途 | 魯迅《偽自由書·文章與題目》:“這是后來和現在的話,當時可不然,鷹犬塞途,干兒當道,魏忠賢不是活著就配享了孔廟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