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牛僨豚的成語故事
拼音jí niú fèn tún
基本解釋瘦瘠的牛仆倒在小豬身上,小豬必死。比喻無德的大國權(quán)勢雖衰,欺凌羸弱的小國,小國也會滅亡。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三年》:“牛雖瘠,僨于豚上,其畏不死?”
暫未找到成語瘠牛僨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瘠牛僨豚)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牛九鎖 |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一牛九鎖,更相牽攣,案明如市,不得東西,請讞得報,日中被刑。” |
一牛吼地 | 《翻譯名義集·數(shù)量》:“拘盧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謂大牛鳴聲所極聞。或云一鼓聲。《俱舍》云二里,《雜寶藏》云五里。” |
一牛鳴 | 唐 王維《與蘇盧二員外游方丈寺》詩:“回看雙鳳闕,相去一牛鳴。” |
一牛鳴地 | 清·錢謙益《山莊八景詩·錦峰晴曉》序:“其旁有錦峰書院,去山莊一牛鳴地。” |
丙吉問牛 |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四卷:“楚王軾怒蛙,以昆蟲之敢死;丙吉問牛,恐陰陽之失時。” |
九牛一毛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
九牛一毫 | 陳毅《感事書懷》詩:“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 |
九牛二虎之力 | 元 鄭光祖《三戰(zhàn)呂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diǎn)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
九牛拉不轉(zhuǎn)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旁人只說是慢慢的勸著就勸轉(zhuǎn)來了,那知他早打了個九牛拉不轉(zhuǎn)的主意,一言抄百總,任是誰說,算是去定了。” |
買牛賣劍 | 元·朱庭玉《青杏子·歸隱》:“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xué)圃耘瓜。” |
買牛息戈 | 明·何景明《雁門太守行》:“太守下牛,買牛息戈。” |
爭貓丟牛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0回:“真正是爭得貓兒丟了牛。” |
亡羊得牛 | 《淮南子·說山訓(xùn)》:“亡羊而得牛,則莫不利失也。” |
以羊易牛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
休牛歸馬 | 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書弗服。”《隋書·薛道衡傳》:“于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
休牛放馬 |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今喪亂即平,休牛放馬,烽燧滅影。” |
休牛散馬 | 唐·魏徵壽《隋書·薛道衡傳》:“于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
作牛作馬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韶州云門山爽和尚》:“問‘受施主供養(yǎng)將何報答?’師曰:‘作牛作馬。’” |
信及豚魚 | 《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充棟汗牛 | 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
兔角牛翼 | 章炳麟《國故論衡·明見》:“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萬論若兔角牛翼矣。” |
函牛之鼎 | 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xùn)》:“夫函牛之鼎沸,而蠅蚋不敢入。” |
初生牛犢不怕虎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犢不懼虎。’” |
割雞焉用牛刀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
化及豚魚 | 語出《易·中孚》:“中孚,柔在內(nèi)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
賣刀買牛 | 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一卷:“劉昆宰江陵,昔日反風(fēng)滅火;龔遂守渤海,賣刀買牛。” |
賣劍買牛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 龔遂》:“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 |
變醨養(yǎng)瘠 | 清 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一:“公所到處,便能變醨養(yǎng)瘠,元?dú)庹鸦兀汗沤袢巳艉弦晦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