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牢蒂固的成語故事
拼音gēn láo dì gù
基本解釋根基牢固。
出處《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從來說‘臘雪培元氣’,把麥根培植得根牢蒂固。”
暫未找到成語根牢蒂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根牢蒂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命根子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9章:“寶生在他們老公母倆心上,真像命根子,寶貝疙瘩。” |
斬草除根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 |
將奪固與 | 先秦 李耳《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
切樹倒根 | |
盤根錯節(jié) | 晉 袁宏《后漢紀 安帝紀一》:“不遇盤根錯節(jié),無以別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
亡羊補牢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
葉落歸根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
歸根結蒂 | 清 張南莊《何典》:“引得酒鬼相打,攪出人性命來。歸根結柢,把一場著水人命一盤摙歸去。” |
根深蒂結 | 宋 周煇《清波雜志》卷八:“某流落江湖二十年,兄弟異立,未能成家,重以場屋蹉跌,遂失身于介館馬慧,歲月滋久,根深蒂結,生育男女,于義有不可負者。”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yǎng)不大。” |
根深固本 | 《晉書·伏滔傳》:“所以杜其萌際,重其名器,根深固本,傳之百世。” |
根牙磐錯 | |
根孤伎薄 | 南朝·宋·鮑照《侍郎報滿辭閣疏》:“日晏途繞,塊然自喪,加以無良,根孤伎薄,既同馮衍負困之累,復抱相如痟渴之疾。” |
連根帶梢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蕭隊長笑著,對于這連根帶梢、清清楚楚的說法,他最喜歡。” |
固執(zhí)己見 | 《宋史 陳宓傳》:“固執(zhí)己見,動失人心。” |
畫地為牢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 |
達地知根 | 元 關漢卿《調(diào)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 |
根深蒂固 | 先秦 李耳《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
牢不可破 | 唐 韓愈《平淮西碑》:“大官臆決唱聲,萬口和附,并為一談,牢不可破。” |
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 語出《左傳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
劃地為牢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回:“古人劃地為牢,他將棍子劃了圈兒,強似劃地為牢,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 |
歸根結底 |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上一:“如今是人力世界,歸根結底,還是靠做。” |
有根有據(jù)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八回:“鄭恩聽了這一席話,欲待不信,這賣油梆子現(xiàn)在,是他掐算出來的,似乎有根有據(jù),怎么不信?” |
刨根問底 | 老舍《老張的哲學》:“誰能刨根問底的要證據(jù)。” |
落地生根 | 《人民日報》1969.12.18:“他們紛紛表示,要在農(nóng)村落地生根,干一輩子革命。” |
羅曼蒂克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他,農(nóng)民孫玉厚的兒子,一個漂泊的攬工漢,豈敢一味地沉醉在一種羅曼蒂克的情調(diào)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