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齊鳴的成語故事
拼音gǔ jiǎo qí míng
基本解釋鼓:戰鼓;角:古代軍隊中的樂器,即號角。戰鼓響,號角鳴。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
暫未找到成語鼓角齊鳴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鼓角齊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整整齊齊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齊齊,則等做女婿。” |
重整旗鼓 | 宋 克勤《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第17卷:“法燈重整槍旗,再裝甲胄。” |
鳴鑼開道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掉舌鼓唇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天涯海角 | 唐 呂巖《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
揚幡擂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
偃旗息鼓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
大張旗鼓 | 清 張春帆《宦海》:“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便大張旗鼓,排齊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
一鼓作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地丑德齊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 |
打退堂鼓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
密鑼緊鼓 | 陳殘云《山谷風煙》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鑼緊鼓地查什么陰謀,你走路也得當心呵,要帶眼識人。” |
轉彎磨角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二回:“錦云笑道:小春姐姐把‘爽爽快快’讀做‘霜霜快快’,把‘轉彎磨角’讀做‘轉彎磨祿’,滿口都是古音,他還說人講究古音。”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角巾東路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 |
雙管齊下 | 宋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故事拾遺》:“唐張璪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畫松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干,勢凌風雨,氣傲煙霞。” |
參差不齊 |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下》:“仲尼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壹概諸圣。” |
鸞鳳和鳴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二十二年》:“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
齊天大圣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0卷:“一個是通天大圣,一個是彌天大圣,一個是齊天大圣。” |
百家爭鳴 | 東漢 班固《漢書 藝文志》:“凡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 |
嶄露頭角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 |
牛角掛書 |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
收鑼罷鼓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格局》:“骨肉團聚,不過歡笑一場,以此收鑼罷鼓,有何趣味。” |
鼓噪而進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句舉,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 |
緊鑼密鼓 | 劉紹棠《狼煙》:“綠樹蔥蘢的太子鎮里,傳出一陣陣緊鑼密鼓的喧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