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殘守缺的成語故事
拼音bǔ cán shǒu quē
基本解釋殘:殘缺,不完整;缺:殘破。舍不得扔下殘缺陳舊的東西。形容思想保守。
出處漢·荀悅《漢紀·哀帝紀》:“至于國家大事,則幽冥莫知其原,然猶補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忘服義從善之公心。”
暫未找到成語補殘守缺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補殘守缺)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因循守舊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序》:“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
墨守成規(guī) | 清 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 |
女媧補天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覽冥訓(xùn)》:“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
殘花敗柳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jié),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指望生則同衾,死則共穴。” |
一錢太守 | 清·李漁《無聲戲》第二回:“成都有個知府,做官極其清正,有一錢太守之名。”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dāng)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 |
十全大補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85回:“只見一個醫(y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開了脈案,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便去了。” |
閉關(guān)自守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 |
禮壞樂缺 | 《梁書·徐勉傳》:“禮壞樂缺,故國異家殊,實宜以時修定,以為永準。” |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今日聽在下說一樁意外姻緣的故事,喚做‘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
拆東墻補西墻 | 《中國民歌資料 納布鞋》:“拆東墻,補西墻,先要顧前方。” |
風(fēng)卷殘云 | 唐 戎昱《霽雪》:“風(fēng)卷殘云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 |
亡羊補牢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
熬更守夜 | 《人民文學(xué)》1977年第1期:“總理經(jīng)常熬更守夜,廢寢忘食地工作。” |
書缺有間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 |
抱殘守缺 | 東漢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
殘兵敗將 |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如今追擊殘兵敗將,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
風(fēng)燭殘年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只這風(fēng)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
將勤補拙 | 唐 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
安分守己 |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八卷:“自以為一己之能,萬一人主見喜,則超臘奮迅何事不可為,彼安分守己恬于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幸乎?” |
勝殘去殺 | 《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 |
完美無缺 | 清 錢泳《履園叢話》:“小楷,微帶行筆,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dāng)?shù)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無闕(缺)。” |
缺斤短兩 | 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來轉(zhuǎn)轉(zhuǎn),你們就吆喝著非拉著人家買,人家真買了就缺斤短兩坑人家。” |
斧破斨缺 | 《詩·豳風(fēng)·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守株待兔 | 戰(zhàn)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
拘俗守常 | 晉 葛洪《抱樸子 論仙》:“而淺識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間不見仙人,便云天下必有此事。” |
監(jiān)守自盜 | 東漢 班固《漢書 刑法志》:“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fù)有笞罪者,皆棄市。”顏師古注:“即今律所謂主守自盜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