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駑竊價的成語故事
拼音yù nú qiè jià
基本解釋謙詞。謂劣貨而獲優評。
出處唐·黃滔《蔣先鋒》:“昨者赍持惡賦,刺謁清塵,本期劉子俊待以蓋甌之地,陸士衡處置于撫掌之間,豈期以寸獲長,鬻駑竊價。”
暫未找到成語鬻駑竊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鬻駑竊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物美價廉 | 清 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
價值連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討價還價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三巧問了他討價還價,便道:‘真個虧你些兒。’” |
忙不擇價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如今忙不擇價,豈不可惜。” |
駑馬十駕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竊竊私語 | 宋 蘇舜欽《上范公參政書》:“時尚竊竊私語,未敢公然言之。” |
貨真價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
窺竊神器 | 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瞾檄》:“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
偷香竊玉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雖不能夠竊玉偷香,且將盼行云眼睛兒打當。” |
駑箭離弦 | |
價重連城 | 唐·韋莊《乞彩箋歌》:“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 |
盜玉竊鉤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 清吏條陳》:“盛宣懷不過郵傳部大臣耳,倘使處于總協理大臣地位,則盜玉竊鉤,何事尚不可為。” |
竊玉偷香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雖不能勾竊玉偷香,且將這盻行云眼睛兒打當。” |
價廉物美 | 《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
等價連城 | 《梁書·儒林傳·范縝》:“晉棘、荊和,等價連城,驊騮、騄驪,俱致千里。” |
狗偷鼠竊 | 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無賴之人也。” |
黑價白日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蕭隊長黑價白日地工作。” |
賣兒鬻女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7回:“破家蕩產,鬻兒賣女,時有所聞。” |
無價之寶 | 元 王實甫《麗春堂》:“我這珠衣是無價之寶哩。” |
竊衣取溫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益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
賣官鬻獄 | 《元史·耶律楚材傳》:“今任使非人,賣官鬻獄,囚系非辜者多。” |
瞞天要價 | 《人民戲劇》1978年第4期:“泰州一丟,你們到哪兒去占山為王?算啦!二位不必再瞞天要價了。” |
賣妻鬻子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五回:“男女等也是良家兒女,只因命運淹蹇,又值惡薄時年,賣妻鬻子,家業凋零,出于無奈,只得做這偷摸的勾當。” |
口不二價 | 《后漢書·逸民傳·韓康》:“常采藥名山,賣于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余年。” |
駑馬鉛刀 | 《后漢書·隗囂傳》:“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但駑馬鉛刀,不可強扶。” |
竊竊偶語 | 《金史·唐括辯傳》:“每竊竊偶語,不知議何事。” |
竊位素餐 | 《漢書·楊惲傳》:“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 |
不惜代價 | 林斤瀾《山深海闊》:“如若過于勉強,甚至到了不惜代價的地步,我一定是勸他淡薄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