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歡逐樂的成語故事
拼音tān huān zhú lè
基本解釋逐:追逐。無休止尋歡作樂。形容生活放蕩腐化。
出處《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貪歡逐樂無時歇,打論摴蒲更不休?!?/p>
暫未找到成語貪歡逐樂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貪歡逐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歡聲雷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宋先鋒大喜,傳諭各門將佐,統領軍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無犯,歡聲雷動。” |
皆大歡喜 | 《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樂道安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td> |
苦中作樂 | 宋 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td> |
敬業樂群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td>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td> |
禮壞樂缺 | 《梁書·徐勉傳》:“禮壞樂缺,故國異家殊,實宜以時修定,以為永準?!?/td> |
樂以忘憂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td>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
歡聚一堂 |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今天,我國各民族的文學家、戲劇家、美術家、音樂家……文藝工作者的代表歡聚一堂?!?/td> |
強顏歡笑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 |
嫁雞逐雞 | 宋 歐陽修《代鳩婦言》:“人言嫁雞逐雞飛,安知嫁鳩被鳩逐。” |
其樂融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td> |
悶悶不樂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8回:“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
津津樂道 | 清 錢學綸《語新》下卷:“風流賢宰,疾惡憐才,俱假文字為勸懲,邑人士咸津津樂道之?!?/td> |
歡天喜地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則見他歡天喜地,謹依來命。” |
安居樂業 | 東漢 班固《漢書 貨殖傳序》:“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td> |
舉酒作樂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朱然傳》:“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 |
樂而不淫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td> |
起早貪黑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咱們命苦的人,起早貪黑,翻土拉塊,吃柳樹葉子?!?/td> |
樂此不疲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下》:“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而死于安樂也?!?/td> |
隨波逐流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
貪生怕死 | 東漢 班固《漢書 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日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
悲歡離合 | 宋 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陽缺,此事古難全?!?/td> |
誠歡誠喜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盆子傳》:“誠歡誠喜,無所恨也?!?/td> |
歡蹦亂跳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勻出你們歡迸亂跳這倆去買瓦;留下房上滾下來的,合爐坑里掏出來的那倆,先把這院子破瓦揀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