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64 個(gè)臥的成語(yǔ)
成語(yǔ) | 解釋 | 出處 |
---|---|---|
niú yī bìng wò牛衣病臥 | 形容貧病交迫。 | 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便羊裘歸去,難留嚴(yán)子;牛衣病臥,肯泣王章?” |
gāo zhěn ér wò高枕而臥 | 墊高枕頭安心地睡覺(jué)。形容無(wú)憂無(wú)慮。平安無(wú)事。 | 《戰(zhàn)國(guó)策·魏策一》:“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dòng);無(wú)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guó)必?zé)o憂矣。” |
wáng xiáng wò bīng王祥臥冰 | 王祥臥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 《晉書·王祥傳》:“父母有疾,衣不解帶……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 |
wò tà zhī pá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 自己的床鋪邊,怎幺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jué)?比喻自己的勢(shì)力范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占。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養(yǎng)癰致患\',猝然一發(fā),勢(shì)若燎原矣。” |
yǎn qí wò gǔ偃旗臥鼓 | 見(jiàn)“偃旗息鼓”。 | 《梁書·王僧辯傳》:“及賊前鋒次江口,僧辯乃命眾軍,乘城固守,偃旗臥鼓,安若無(wú)人。” |
wò xuě mián shuāng臥雪眠霜 | 睡臥在霜雪之上,比喻艱苦的流浪生活。 | 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個(gè)梅香,背井離鄉(xiāng),臥雪眠霜,若是他不戀春風(fēng)畫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
héng tǎng shù wò橫躺豎臥 | 豎,亦作“豎”。躺臥凌亂貌。 | 《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兩個(gè)和尚反倒橫躺豎臥血流滿面的倒在地下喪了殘生。” |
cáng lóng wò hǔ藏龍臥虎 | 龍、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隱藏著的龍;睡臥著的虎。比喻潛藏著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或英雄。 | 北周 庾信《同會(huì)河陽(yáng)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shī):“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
mián shuāng wò xuě眠霜臥雪 | 睡臥于霜雪之中。形容在外勞苦。 | 元·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二折:“我也曾苦征惡戰(zhàn),眠霜臥雪,多有功勛。” |
xíng zhù zuò wò行住坐臥 | 指一舉一動(dòng)。 | 《大承本生心地觀經(jīng)·報(bào)恩品》:“行住坐臥,受諸苦惱。” |
xíng dòng zuò wò行動(dòng)坐臥 | 泛指人的舉止和風(fēng)度。 | 浩然《艷陽(yáng)天》第52章:“把他這一程子的行動(dòng)坐臥都擺出來(lái)看看,還不明白嗎?” |
dōng shān gāo wò東山高臥 | 比喻隱居不仕,生活安閑。 | 《晉書·謝安傳》:“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 |
yī wò bù qǐ一臥不起 | 謂一病不愈。 | 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自從倩女孩兒在折柳亭與王秀才送路,辭別回家,得其疾病,一臥不起。” |
mián huā wò liǔ眠花臥柳 | 比喻狎妓。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我見(jiàn)此人有些行為欠端,在外眠花臥柳,又里虛外實(shí)。” |
wò chuáng bù qǐ臥床不起 | 病臥床上,不能起來(lái)。 | 明 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吳主孫休,聞司馬炎已篡魏,知其必將伐吳,憂慮成疾,臥床不起。” |
wò tà zhī shà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 | 自己的慶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jué)?比喻自己的勢(shì)力范圍,不容許別人沾手。 | 宋·岳珂《程史·徐鉉入聘》:“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安睡耶?” |
wò bīng qiú lǐ臥冰求鯉 | 臥在冰上以求得鯉魚。指忍苦孝親。 | 晉·干寶《搜神記》第11卷:“母常欲生魚,時(shí)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 |
zuò wò bù ān坐臥不安 | 坐不穩(wěn);睡不安。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 《壇經(jīng)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臥不安。” |
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hān shuì臥榻之側(cè),豈容酣睡 | 自己的床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jué)?比喻自己的勢(shì)力范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占。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76回:“你可知宋太祖說(shuō)的好:‘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 |
wò xīn cháng dǎn臥薪嘗膽 |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jīng)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lì)自身;堅(jiān)定報(bào)仇雪恥的意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guó),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
jiān wò yān xiá堅(jiān)臥煙霞 | 臥:躺下;煙霞:指山林間的煙云。形容隱士的悠閑生活。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小弟堅(jiān)臥煙霞,靜聽(tīng)好音。” |
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 | 自己的床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jué)?比喻自己的勢(shì)力范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占。 | 宋·岳珂《徐鉉入聘》:“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耶!” |
lóng tiào hǔ wò龍?zhí)⑴P | 比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 | 南朝 梁 袁昂《古今書評(píng)》:“蕭思話書走墨連綿,字勢(shì)屈強(qiáng)若龍?zhí)扉T,虎臥鳳閣。” |
pān chē wò zhé攀車臥轍 | 見(jiàn)“攀轅臥轍”。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侯霸傳》:“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攜號(hào)哭,遮使者車,或當(dāng)?shù)蓝P。” |
wò gǔ yǎn qí臥鼓偃旗 | 臥鼓:停止敲鼓;偃旗:放倒旗子。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隱蔽行軍,不暴露目標(biāo)。 | 《周書·王思政傳》:“東魏太尉高岳、行臺(tái)慕容紹宗、同劉豐生等,率步騎十萬(wàn)來(lái)攻潁川,城內(nèi)臥鼓偃旗,若無(wú)人者。” |
zuò wò bù níng坐臥不寧 | 同“坐臥不安”。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十四回:“各事冗雜,亦難盡述,因此忙的鳳姐茶飯無(wú)心,坐臥不寧。” |
xíng hào wò qì行號(hào)臥泣 | 行走或躺臥時(shí)都在號(hào)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極。 | 南朝·陳·徐陵《為貞陽(yáng)侯答王太尉書》:“自皇家禍亂,亟積寒暄,九州萬(wàn)國(guó)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號(hào)臥泣,想望休平。” |
pān yuán wò zhé攀轅臥轍 | 拉住車轅,躺在車道上,不讓車走。舊時(shí)用作挽留好官的諛詞。 | 宋 胡繼宗《書言故事 仕進(jìn)》:“餞去任,當(dāng)攀轅臥轍。” |
wò láng dāng dào臥狼當(dāng)?shù)?/a> | 當(dāng)?shù)溃涸诼樊?dāng)中。路上躺著惡狼。形容前途兇險(xiǎn)。 | 清·筱波山人《愛(ài)國(guó)魂·國(guó)憂》:“那任他臥狼當(dāng)?shù)溃┗⒈迫耍瑨弑M江河影。” |
yǔ wò fēng cān雨臥風(fēng)餐 | 風(fēng)口處吃飯,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飄泊不定。 | 唐 杜甫《舟中》詩(shī):“風(fēng)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 |
héng dǎo shù wò橫倒豎臥 | 見(jiàn)“橫躺豎臥”。 | 《兒女英雄傳》第七回:“滿院橫倒豎臥七長(zhǎng)八短的一地死和尚。” |
hǔ wò lóng tiào虎臥龍?zhí)?/a> | 形容字勢(shì)雄渾超逸。 | 南朝 梁 袁昂《評(píng)書》:“王右軍書,字勢(shì)雄強(qiáng),如龍?zhí)扉T,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xùn)。” |
yuán lóng gāo wò元龍高臥 | 元龍:三國(guó)時(shí)陳登,字元龍。原指陳登自臥大床,讓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對(duì)客人怠慢無(wú)禮。 | 《三國(guó)志·魏書·陳登傳》:“元龍無(wú)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yǔ),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 |
shí tú wò jí食荼臥棘 |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艱苦。 | 清·王夫之《老莊申韓論》:“老莊亂之也,然而心猶人之心,天下則已異乎食荼臥棘之天下矣。” |
wò tà qǐ róng hān shuì臥榻豈容鼾睡 | 不能讓別人在自己的床鋪旁邊呼呼大睡。比喻不能讓別人肆意侵占自己的利益。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鳳仙》:“心知其狐,亦不恐,入而叱曰:‘臥榻豈容鼾睡!’” |
gāo zhěn ān wò高枕安臥 | 墊高枕頭安心地睡覺(jué)。形容無(wú)憂無(wú)慮。平安無(wú)事。 | 漢 王充《論衡 順鼓》:“止久至于太旱,試使人君高枕安臥,旱猶自雨。” |
wò tà zhī cè臥榻之側(cè) | 側(cè):旁邊。自己的床鋪邊。比喻自己的勢(shì)力范圍或距離很近。 | 宋·岳珂《徐鉉入聘》:“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耶!” |
pán lóng wò hǔ蟠龍臥虎 | 踞:蹲或坐。像盤曲的蛟龍,像蹲臥的猛虎。形容地勢(shì)雄偉險(xiǎn)要 | 賈芝《頌歌·萬(wàn)丈高樓從地起》:“蟠龍臥虎高山頂,萬(wàn)丈高樓從地起。” |
pán lóng wò hǔ盤龍臥虎 | 盤;盤旋;屈曲。盤屈的龍;臥居的虎。常比喻隱藏的人才。 | |
wò tà zhī xià,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 自己的床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jué)?比喻自己的勢(shì)力范圍,不容許別人插手。 | 鄭振鐸《漩渦》:“‘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希哲低聲背誦著成語(yǔ)。” |
shuì wò bù níng睡臥不寧 | 睡:睡覺(jué)。臥:躺下,睡覺(jué)或躺下都不安寧。形容心緒煩亂,不能安定。 | 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這幾日睡臥不寧,飲食少進(jìn),給假在驛亭中將息。” |
cān yún wò shí餐云臥石 | 指超脫塵世的隱逸生活。 | 明 袁宏道《隆中偶述》詩(shī):“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云臥石人。” |
zuò wò zhēn zhān坐臥針氈 | 猶言如坐針氈。形容很不安寧。 | 明·陳與郊《義犬》第四出:“狄靈慶得命回家,十分僥幸,只是心魂恍惚,坐臥針氈。” |
dǐ zú ér wò抵足而臥 | 抵:碰撞,相觸;抵足:腳挨著腳。腳與腳相觸地同睡一張床上。形容雙方情誼深厚。 | 明·羅貫中《三國(guó)演義》第29回:“一日,眾官皆散,權(quán)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 |
gāo wò dōng shān高臥東山 | 比喻隱居不仕,生活安閑。 | 《晉書·謝安傳》:“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 |
mián yún wò shí眠云臥石 | 比喻山居生活。 | 唐劉禹錫《西山半若試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云臥石人。” |
bào huǒ wò xīn抱火臥薪 | 抱火:捧著火種;臥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處境險(xiǎn)惡。 | 漢 賈誼《新書 數(shù)寧》:“夫抱火措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 |
wò bù ān xí臥不安席 | 睡不安寧。形容心事、憂慮重重。 | 《戰(zhàn)國(guó)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wú)所終薄。” |
wò bù ān zhěn臥不安枕 | 睡不安寧。形容心事、憂慮重重。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然則帶兵呢?成日里臥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將如何?” |
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hān shuì臥榻之側(cè),豈容鼾睡 | 自己的床鋪邊,怎么能讓別人呼呼睡大覺(jué)?比喻自己的勢(shì)力范圍或利益不容許別人侵占。 | 宋·楊億《談苑》:“不須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cè),豈可許他人鼾睡。” |
wò tà hān shuì臥榻鼾睡 | 別人在自己的床鋪旁邊呼呼大睡。比喻別人肆意侵占自己的利益。 | 宋·岳珂《程史·徐鉉入聘》:“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安睡耶?” |
lóng quán hǔ wò龍跧虎臥 | 猶言龍?bào)椿⒕帷S魃絼?shì)逶迤起伏。 | 宋·范成大《山峨眉》詩(shī):“龍跧虎臥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 |
hé yī ér wò和衣而臥 | 和:連著;臥:躺下。穿著衣服躺下睡覺(jué)。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老程師爺是喝得當(dāng)面退席,和衣而臥。” |
bēi chuāng gāo wò北窗高臥 | 比喻悠閑自得。 | 晉 陶淵明《與子儼等書》:“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宋 辛棄疾《水龍吟》:“老來(lái)曾識(shí)淵明詞:?jiǎn)柋贝案吲P,東籬自醉,應(yīng)有別、歸來(lái)意。” |
wò bīng kū zhú臥冰哭竹 | 臥冰:晉王祥臥冰求魚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筍。指對(duì)父母十分孝順。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說(shuō)到此處,就是臥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bào)答萬(wàn)一。” |
ān zhěn ér wò安枕而臥 | 放好枕頭睡大覺(jué)。比喻太平無(wú)事,不必?fù)?dān)憂。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黥英列傳》:“使布出于上計(jì),山東非漢之有也;出于中計(jì),勝敗之?dāng)?shù)未可知也;出于下計(jì),陛下安枕而臥矣。” |
wò hǔ cáng lóng臥虎藏龍 | 指隱藏著未被發(fā)現(xiàn)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 北周·庾信《同會(huì)河陽(yáng)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shī):“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
pān yuán wò zhé扳轅臥轍 | 扳:通“攀”;轍:車跡。拉住車轅,躺在車道上擋車。指挽留眷戀好官。 | 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40卷:“遂解官東歸,百姓聞知,扳轅臥轍而留,泣聲震地。” |
cháng dǎn wò xīn嘗膽臥薪 | 薪:柴草。睡覺(jué)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jué)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lì),發(fā)奮圖強(qiáng)。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guó),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
dǎo jiē wò xiàng倒街臥巷 | 謂露宿街頭。 | 《水滸傳》第二一回:“波子……看著宋江道:‘押司沒(méi)事睬那乞丐做甚么?那斯一地里去搪酒吃,只是搬是搬非。這等倒街臥巷的橫死賊,也來(lái)上門上戶欺負(fù)人!’” |
chǔ gōng wò gǔ櫜弓臥鼓 | 藏弓息鼓。謂戰(zhàn)事停息,天下太平。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隗囂傳》:“馳使四夷,復(fù)其爵號(hào)。然后還師振旅,櫜弓臥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
yuán ān gāo wò袁安高臥 | 漢時(shí)袁安未達(dá)時(shí),洛陽(yáng)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dú)僵臥不起,洛陽(yáng)令按行至安門,見(jiàn)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zhǎng)、任城令。見(jiàn)《后漢書·袁安傳》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后因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jiān)守節(jié)操的行為。 | 《后漢書·袁安傳》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載:漢時(shí)袁安未達(dá)時(shí),洛陽(yáng)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dú)僵臥不起,洛陽(yáng)令按行至安門,見(jiàn)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zhǎng)、任城令。 |
wò qí xī gǔ臥旗息鼓 | 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隱蔽行軍,不暴露目標(biāo)。 | 晉·陳壽《三國(guó)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郭沖三事曰:“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kāi)四城門,掃地卻酒。” |
zuò wò bù lí坐臥不離 | 謂時(shí)刻相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八回:“瓊英從小聰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脫生,又舉目無(wú)親,見(jiàn)倪氏愛(ài)他,便對(duì)倪氏說(shuō),向鄔梨討了葉清的妻安氏進(jìn)來(lái)。因此安氏得與瓊英坐臥不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