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床搗枕的成語故事
拼音chuí chuáng dǎo zhěn
基本解釋形容輾轉(zhuǎn)難以入睡。
出處《捉鬼傳》第七回:“風(fēng)流鬼無奈……這一晚捶床搗枕,翻來翻去,如何睡得著。”
暫未找到成語捶床搗枕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捶床搗枕)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床上安床 | 南朝 陳 姚最《續(xù)畫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則床上安床。” |
直搗黃龍 | 元 脫脫等《宋史 岳飛傳》:“飛大喜,語其下曰:‘今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
迭床架屋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xué),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一枕黃粱 | 唐·沉既濟(jì)《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高枕無憂 | 《舊五代史 世襲傳二 高季興》:“且游獵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無憂矣。” |
床下安床 |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九:“[邵雍]平生不為訓(xùn)解之學(xué),嘗曰:‘經(jīng)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蓋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
床上疊床 | 明 徐渭《<四書繪>序》:“而傳注講章,轉(zhuǎn)相纏說,未免床上疊床。” |
床下牛斗 | 《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dòng),謂之牛斗。” |
捶胸頓足 | 明 李開先《閑居集 昆侖張?jiān)娙藗鳌罚骸坝懈嬷撸獠恢乓玻灰讯鋵?shí)然,捶胸頓足,若不欲生。” |
床上迭床 | |
枕戈泣血 | 唐·房玄齡《晉書·桓溫傳》:“枕戈泣血,志在復(fù)讎。” |
床上施床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 序致》:“晉魏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fù),遞相模效,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枕戈待旦 |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枕戈飲血 | 清·劉獻(xiàn)廷《廣陽雜記》卷五:“賊氛未殄,主上焦勞,凡為臣子,皆當(dāng)枕戈飲血,共憤同仇。” |
圓木警枕 | 宋·范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zhuǎn)而覺,乃起讀書。” |
寢苫枕干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 |
繡花枕頭 | 清 彭養(yǎng)歐《黑籍冤魂》第六回:“頂冠束帶,居然官宦人家,誰敢說他是個(gè)繡花枕頭,外面繡得五色燦爛,里面卻包著一包稻草?” |
衽革枕戈 | 嚴(yán)復(fù)《原強(qiáng)》:“當(dāng)是之時(shí),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蓋幾靡有孑遺,秏矣!” |
踏床嚙鼻 | 《笑林》:“甲曰:‘他踏床子就嚙之。’” |
磕頭如搗蒜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那吳典恩慌的磕頭如搗蒜。” |
枕戈待敵 | 《南齊書·褚淵傳》:“結(jié)壘新亭,枕戈待敵……鋒鏑初交,元惡送首。” |
枕戈坐甲 |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文帝紀(jì)上》:“如其首鼠兩端,不時(shí)奉詔,專戮違旨,國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見。” |
枕經(jīng)籍書 | 《文選·班固〈答賓戲〉》“徒樂枕經(jīng)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呂向注:“枕經(jīng)典而臥,鋪詩書而居也。” |
道殣相枕 | 鄭觀應(yīng)《救時(shí)揭要·救濟(jì)速報(bào)》:“明年大饑,道殣相枕,張?bào)兰乙悦又酀?jì)之,活者萬計(jì)。” |
床頭金盡 | 唐 張籍《行路難》詩:“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 |
龜冷支床 | 《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余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 |
風(fēng)雨對床 | 唐·韋應(yīng)物《示全真元常》:“寧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 |
剝床及膚 | 宋 陳亮《義烏縣減酒額記》:“剝床及膚,其憂豈不在民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