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褲布被的成語故事
拼音wéi kù bù bèi
基本解釋韋:熟皮叫韋,生皮稱革。熟皮作褲子,粗布作被。形容生活很節儉。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韋褲布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韋褲布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宋 蘇軾《東坡續集 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尺布斗粟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引民間歌:“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
布被瓦器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王良傳》:“(王良)在位恭儉,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
除舊布新 |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
枝流葉布 |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公諱咸,字元卓,汝南西平人。蓋秦將李信之后,孝武大將軍廣之胄也。枝流葉布,家于茲土。” |
開誠布公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
布衣黔首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黔首。” |
斗米尺布 | 明 袁宏道《碧暉上人修凈室引》:“其一余不知名,亦不識面貌,每日以沉湎為工課。凡所得斗米尺布,盡以沽酒。” |
拖麻拽布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俺有朝一日身亡后,誰是我的拖麻拽布人。” |
青鞋布襪 | 唐 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
布衣韋帶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絕息。” |
陰云密布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03回:“二人行不到二里之遙,天就陰云密布。” |
風起云布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9卷:“眾知嫗即羅真人也,于是見處焚香以告焉,俄而,風起云布,微雨已至。” |
韋弦之佩 | 《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
彤云密布 | 《詩經·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3回:“真真‘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繩’光景。” |
佩韋佩弦 | 《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己;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
布裙荊釵 | 宋 周煇《清波雜志 陶穀》:“有善謀者,選籍中艷麗,詐為驛卒孀女,布裙荊釵,日擁彗于庭。” |
布鼓雷門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顏師古注:“雷門,會稽城門也,有大鼓,越擊此鼓,聲聞洛陽,故尊引之也。布鼓,謂以布為鼓,故無聲。” |
抱布貿絲 | 《詩經 衛風 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
布衣之交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三》:“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愿君以此從衛君游。”鮑彪注:“言交于未貴時。” |
施仁布德 | 元·無名氏《看錢奴》楔子:“則俺這家豪富祖先積,他為甚施仁布德,也則要搏一個孝子和賢妻。” |
枝布葉分 | 《左傳 隱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唐孔穎達疏:“子孫繁衍,枝布葉分,始承其本,末取其別,故其流至于百姓萬姓。” |
韋編三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
任人擺布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糖葫蘆裝作不知,任他擺布。” |
發號布令 | 戰國·衛·吳起《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