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魂出竅的成語故事
拼音sān hún chū qiào
基本解釋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三魂出竅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三魂出竅)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舉三反 |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
一佛出世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差撥]把林沖罵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頭應(yīng)答。” |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 明 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個(gè)青衣童子開門出來。” |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合家見防御說得傷心,一齊號(hào)哭起來。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連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淚。” |
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 《慈禧太后演義》第六回:“那拉懿嬪回憶舊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幾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狀。” |
一倡三嘆 |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 |
一口三舌 |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無益。” |
一唱三嘆 | 先秦 荀況《荀子 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 |
一國(guó)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guó)三公,吾誰適從?” |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么?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
一歲三遷 | 《南史 到儰傳》:“懷其舊德,至是一歲三遷。”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 |
一日三復(fù) | 《梁書·何遜傳》:“沈約亦愛其文,嘗謂遜曰:‘吾每讀卿詩(shī),一日三復(fù),猶不能已。’” |
一日三歲 | 《詩(shī)·王風(fēng)·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一日三月 | 《詩(shī)·王風(fēng)·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
一日三省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xué)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一日三秋 | 南朝 梁 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邇?nèi)隋冢魤m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 |
一日三覆 | 《孔子家語·弟子行》:“獨(dú)居思仁,公言仁義。其于詩(shī)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宮絳之行也。”按,《論語·先進(jìn)》:“南容三復(fù)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語》本此。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詩(shī)經(jīng) 王風(fēng) 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一時(shí)三刻 | 清·李漁《凰求鳳·夥媒》:“機(jī)緣湊,把愁腸暫丟,便難成,也一時(shí)三刻展眉頭。”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diǎn)‘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一板三眼 | 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時(shí)勢(shì),就是孔圣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gè)書呆子罷了。” |
一步三搖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29回:“囑咐家丁看門戶,他這才一步三搖來到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