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時肆暴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è shí sì bào
基本解釋老鼠放肆地偷吃東西。比喻得勢時胡作非為,橫行霸道。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竊時肆暴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竊時肆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暴殄天物 | 《尚書 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及時應令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
此一時彼一時 |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
自暴自棄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定時炸彈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他們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勢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黨中解決,就會留下禍根,成為定時炸彈。” |
一時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可憐今日我無錢,一時一刻如長年。” |
暴發戶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名重一時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
冠絕一時 | 《晉書·劉聰載記》:“十王習擊刺,猿臂善射,彎弓三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 |
暴取豪奪 | 宋 蘇軾《策斷上》:“國用不足,則加賦于民,加賦而不已,則凡暴取豪奪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時至運來 | 南朝 宋 顏延之《大筮箴》:“時至運來,當在三五。” |
時不我待 | 清 秋瑾《贈蔣鹿珊先生言志且為他日成功之鴻爪也》:“事機一失應難再,時乎時乎不我待!” |
通時合變 | 清·梅曾亮《復上汪尚書書》:“立者非他,通時合變,不隨俗為陳言者是已。” |
不合時宜 | 東漢 班固《漢書 哀帝紀》:“朕過聽賀良等言,冀為海內獲福,卒亡嘉應。皆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
時運亨通 |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終有日時運亨通,封侯拜相,揚名六國。” |
狂風暴雨 | 宋 梅堯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風暴雨忽無憑。” |
暴露無遺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只要在這里發現敵人主力,那敵人一切詭計就暴露無遺。” |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一旦聽說要考試了,三位大臣立時著了慌。”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晉 習鑿齒《襄陽記》:“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
阿時趨俗 | 惲代英《再復畢幾庵書》:“故辦雜志者,當研究社會心理(然此決非阿時趨俗,只以順其勢而利導之耳)。” |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
一時無兩 |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53回:“況且良娣姿色,也是一時無兩,更兼與肅宗患難相依,事事能先意承旨,無怪肅宗格外鐘情。” |
及時雨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 |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你怎么就保得無事?” |
除暴安良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0回:“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惡報;至除暴安良,尤為切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