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燈呵凍的成語故事
拼音gōu dēng hē dòng
基本解釋置燈于籠中,并以口氣噓物取暖。比喻寫作之勤奮。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因為簡擇數條,附此錄之末,以不沒其篝燈呵凍之勞。”
暫未找到成語篝燈呵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篝燈呵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燈蛾撲火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萬家燈火 | 唐 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黑燈瞎火 |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呵,你這個時候,走什么,黑燈瞎火的。” |
影不離燈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3回:“這老張婆子影不離燈的一般,又不是外頭寬快去外,支了他那里去?”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卻是中國政治的一個通病。” |
一氣呵成 |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中》:“若‘風急天高’,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穿,一氣呵成。” |
青燈黃卷 | 元·葉颙《書舍寒燈》詩:“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釭午夜香。” 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你既愛青燈黃卷,卻不要隨機而變。”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燈紅酒綠 | 徐遲《牡丹》五:“燈紅酒綠、珠光寶氣的社會,只能使她感到窒息。” |
天寒地凍 |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詞:“莫恨東風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凍,南枝香動。”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5回:“不料我們大老爺先護在里頭,連問也不叫我問一聲兒,可見他們官官相護,這才是‘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古人說的話是再不得錯的。” |
帷燈匣劍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燈匣劍鬼生疑。” |
黃卷青燈 | 宋·陸游《劍南詩篇·客愁》:“蒼顏白發人衰境,黃卷青燈空心。” |
狐鳴篝中 | 清·鄒容《革命軍》第一章:“此自秦以來,所以狐鳴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誅,魏史當涂。” |
黑漆皮燈籠 | 明 陶宗儀《輟耕錄 闌駕上書》:“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涂炭而罔知。閭閻失望,田里寒心,乃歌曰:九重丹詔頒恩至,萬兩黃金奉使回……又歌曰:官吏黑漆皮燈籠,奉使來時添一重。” |
紅燈綠酒 | 清·黃遵憲《鄰婦嘆》詩:“遙聞長官高堂上,紅燈綠酒歡未足。” |
信口開呵 |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你待要著死撞活,將功折過,你休那里信口開呵。” |
黑漆皮燈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這蕭穎士又非黑漆皮燈,泥塞竹管,是那一竅不通的蠢物。” |
打著燈籠沒處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這么一個人兒,只怕走遍天下,打著燈籠沒處找去。” |
帷燈篋劍 |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如帷燈篋劍。如暮鼓晨鐘,隱隱約約,莫非正喻相關,真正令我難解。” |
凍浦魚驚 | 《晉書·王祥傳》:“王祥字休徵,瑯邪臨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 |
走馬燈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試看旋轉烽煙里,真似元宵走馬燈。” |
省油燈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7回:“你想收別人的禮物萬不能!倚仗上司欺屬下,羅鍋子真是省油燈?” |
篝火狐鳴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
燈火輝煌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鳳凰山,至夜望見西湖內燈火輝煌,一片光明。” |
燈火萬家 | 唐 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