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山僻壤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óng shān pì rǎng
基本解釋比喻荒遠偏僻貧窮之地。亦作“窮鄉僻壤”、“窮村僻壤”、“窮陬僻壤”。
出處宋·朱熹《條奏經界狀·貼黃》:“故州城縣郭所在之鄉,其產不甚重,與窮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鄉產錢租額,所以本來已有輕重之所由也?!?/p>
暫未找到成語窮山僻壤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窮山僻壤)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顯山露水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六章:“那個從不顯山露水的青年實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寬寬的肩膀?!?/td> |
窮光蛋 | 錢鐘書《圍城》:“這次兵災當然使許多有錢、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窮光蛋,同時也讓許多不知多少窮光蛋有機會追溯自己為過去的富翁?!?/td>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
開門見山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td> |
窮年累世 | 《荀子 榮辱》:“然而窮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名山大川 |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td>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td> |
青山綠水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td>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td>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窮途潦倒的一生?!?/td>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td> |
滿山遍野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窮鄉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
窮家富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3回:“再者銀子雖多,賢弟只管拿去。俗語說得好:‘窮家富路?!?/td>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
文山會海 | 《人民日報》1988年11月26日:“機關干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后,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td> |
道山學海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道山學海功非淺,孔思周情文可傳?!?/td> |
湖光山色 | 宋 吳自牧《夢梁錄》:“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鐘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為天下冠?!?/td> |
穩如泰山 |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來勢不兩立,王氏與劉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td> |
圖窮匕見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td>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
無窮無盡 | 宋 晏殊《踏莎行》:“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td>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窮愁潦倒 | 清·無名氏《都門竹枝詞·教官十首》:“盤費全無怎去家,窮愁潦倒駐京華?!?/td>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蓖跸戎t《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 |
群山四應 | 朱自清《論標語口號》:“為的是‘發聾振聵’,是‘群山四應’,是人民的覺醒與起來?!?/td> |
力屈道窮 | 《周書·王思政傳》:“今力屈道窮,計無所出,唯當效死,以謝朝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