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鳴狗吠的成語故事
拼音lǘ míng gǒu fèi
基本解釋見“驢鳴犬吠”。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第六卷:“唯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余驢鳴犬吠,聒耳而已。”
暫未找到成語驢鳴狗吠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驢鳴狗吠)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鳴鑼開道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
吠影吠聲 | 清 梁啟超《管子傳》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無之,乃反吠影吠聲。” |
斗雞走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 |
狐群狗黨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王!” |
嫁狗隨狗 | 宋 陳造《題六幺后》:“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隨狗雞隨雞。” |
人面狗心 | 《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
白云蒼狗 | 唐 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
聲色狗馬 |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還酒債,堆金選蛾眉。聲色狗馬外,其余一無知。” |
鸞鳳和鳴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二十二年》:“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
牛黃狗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罷,倘若有一點叫人過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
飯牛屠狗 | 明·陳子龍《酬吳次尾》詩:“別來落魄吳楚間,飯牛屠狗俱無顏。” |
狗屁不通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推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 |
掛羊頭賣狗肉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 |
百家爭鳴 | 東漢 班固《漢書 藝文志》:“凡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 |
狗吠非主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踐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驢唇不對馬嘴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
隨聲吠影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阿貓阿狗 | 魯迅《我的第一個師父》:“這和名孩子為阿貓阿狗,完全是一樣的意思:容易養大。” |
一鳴驚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狼心狗肺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義忘恩。” |
鼓角齊鳴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齊鳴,一彪軍出,放過馬謖,攔住張郃。” |
騎驢覓驢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志公和尚大乘贊》:“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 |
土雞瓦狗 |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東人民的愛國斗爭》:“兇惡軍警呆住了,一個個手足無措,像土雞瓦狗一樣蜷伏在路旁。” |
騎驢倒墮 | 典出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華山隱士陳摶……常乘白騾,從惡少年數百,欲入汴州。中途聞藝祖登極,大笑墜騾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華山為道士。” |
關門打狗 |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就是這個意思。’趙航宇說,‘誘敵深入,關門打狗。’” |
非驢非馬 | 東漢 班固《漢書 西域傳下 渠犁》:“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 |
雄雞夜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