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別弄的成語故事
拼音pí pá bié nòng
基本解釋見“琵琶別抱”。
出處清·李漁《奈何天·計左》:“命短的,做了離魂倩女;命苦的,做了琵琶別弄。”
暫未找到成語琵琶別弄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琵琶別弄)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別財異居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顧影弄姿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為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
分門別類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志錄集》:“《夷堅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煩蕪芟之,分門別類,非全帙也。” |
別有用心 | 宋 朱熹《與劉子澄書》:“方別尋得一頭緒,似差簡約端的,始終文字言語之處,真別有用心處。” |
搬弄是非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diào)三窩四。”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千差萬別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文遂導師》:“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曰:‘千差萬別。’” |
弄瓦之喜 | 《詩·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
天差地別 | |
別無選擇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對那些企圖投敵的巴彥,只能采取無情斗爭的對策!” |
弄璋之喜 | 《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
怨離惜別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兩下里怨離惜別,分外恩情,一言難盡。” |
別具一格 | 清 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
班門弄斧 | 宋 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
離鸞別鳳 | 唐 李賀《湘妃》詩:“離鸞別鳳煙梧中,巫云蜀雨遙相通。” |
天壤之別 | 晉 葛洪《抱樸子 內(nèi)篇 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 |
裝神弄鬼 | 宋 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12出:“我舞得,彈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裝神弄鬼。” |
愛別離苦 | 《瑜伽師地論》第61卷:“何云何愛別離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 |
弄虛作假 |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nóng)業(yè)戰(zhàn)線的任務》:“在執(zhí)行生產(chǎn)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虛作假。” |
離情別緒 | 宋 柳永《晝夜樂》:“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 |
別開生面 | 唐 杜甫《丹青引》:“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趙次公注:“凌煙畫像顏色已暗,而曹將軍重為之畫,故云開生面。” |
弄巧成拙 | 宋 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
舞筆弄文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gòu)辭,穿鑿會巧。” |
生離死別 | 《陳書 徐陵傳》:“況吾生離死別,多歷暄寒,孀室嬰兒,何可言念。” |
分別門戶 | 清·戴名世《<齊謳集>自序》:“其于古人之詩,多能議論長短,分別門戶。” |
瞞神弄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你又護著他了!你們瞞神弄鬼的,打是我不知道呢!” |
別出心裁 | 明 李贄《水滸全書發(fā)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于目外,或疊彩于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