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列簪纓的成語故事
拼音hù liè zān yīng
基本解釋簪纓: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門前陳列著簪纓。形容做官的榮耀
出處明·無名氏《衣錦還鄉》:“受寵榮,享富貴,戶列簪纓,門排畫戟。”
暫未找到成語戶列簪纓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戶列簪纓)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安家落戶 | 丁玲《杜晚香》:“我們決心在這里安家落戶。” |
門當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暴發戶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戶限為穿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 |
列風淫雨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云‘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
戶告人曉 | 西漢 劉向《列女傳 梁節姑姊》:“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
結纓伏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 |
千家萬戶 | 孫犁《畫的夢》:“千家萬戶的年畫,給了我很多知識。” |
門到戶說 | 《孝經 廣至德》:“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漢 鄭玄注:“言教非門到戶至而日見而語之也。” |
門戶之見 | 清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宋儒議論之偏》:“朱文公意尊洛學,故于蘇氏門人,有意貶抑,此門戶之見,非是非之公也。” |
挨家挨戶 | 老舍《四世同堂》:“自從他作了副里長,隨著白巡長挨家挨戶地收銅鐵,他的美譽便降落了許多。” |
戶給人足 | 《晉書·顏含傳》:“且當征之勢門,使反田桑,數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如其禮樂,俟之明宰。” |
家家戶戶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光陰似箭,不覺殘年將盡,家家戶戶,鬧轟轟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歡耍子。” |
戶曹參軍 | |
家見戶說 | 《后漢書·趙典傳》:“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說也。” |
名列前茅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蔿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后勁。” |
散灰扃戶 | 《舊唐書·李益傳》:“然少有癡病,而多猜忌,防閑妻妾,過為苛酷,而有散灰扃戶之譚聞于時。故時謂妒癡為‘李益疾’。” |
門殫戶盡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5回:“建安以來,野戰死亡,或門殫戶盡;雖有存者,遺孤老弱。” |
分別門戶 | 清·戴名世《<齊謳集>自序》:“其于古人之詩,多能議論長短,分別門戶。” |
門戶開放 | 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逮門戶開放之既實行,舉全大陸為彼族長袖善舞之地。” |
穿房入戶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只有牙婆是穿房入戶的,女眷們怕冷靜時,十個九個倒要扳她來往。” |
戶樞不朽 | 《三國志 吳普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有戶樞不朽是也。” |
單門獨戶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他首先找來后勤處的同志,下令騰出這座單門獨戶的喇嘛住宅(喇嘛已還俗離去)。” |
家喻戶曉 | 宋 樓鑰《繳鄭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戶曉,必有輕議于下者。” |
閉戶讀書 | 《隋書 盧思道傳》:“思道讀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閉戶讀書,師事河間邢才子。” |
比戶可封 | 見“比屋可封”。 |
家至戶察 | 宋·曾鞏《洪范傳》:“夫天下至廣,不可以家至戶察,而能用其聰明于大且遠者,蓋得其要也。” |
倚門窺戶 | 唐·王維《與工部李侍郎書》:“然不敢自列于下執事者,以為賤貴有倫,等威有序,以閑人持不急之務,朝夕倚門窺戶,抑亦侍郎之所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