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逾骨肉的成語故事
拼音qíng yú gǔ ròu
基本解釋逾:超過;骨肉:比喻至親。形容感情極其深厚。
出處明 湯顯祖《寄李季宣》:“弟于兄交雖道義,情逾骨肉、廢棄十余年,始得一通問,可謂有人心乎?”
暫未找到成語情逾骨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情逾骨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廂情原 | |
一廂情愿 |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有人說:‘你這一廂情愿,石敢同意去嗎?’”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一將成功萬骨枯 | 洪楝園《后南柯·甲陣》:“一將成功萬骨枯,手提髑髏血模糊。” |
一往情深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
一相情原 | |
一相情愿 | 金 王若虛《滹南遺老集》:“晏殊以為柳勝韓,李淑又謂劉勝柳,所謂‘一廂情愿’。” |
一聚枯骨 | 《神仙傳·老子》:“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
一見鐘情 | 清 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鐘情,故賤妾有感于心。” |
一見鍾情 | |
七情六欲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至求仙一事,無非遠離紅塵,斷絕七情六欲,一意靜修,自然可入仙道了。” |
三月不知肉味 |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
上情下達 |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 |
下情上達 | 語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謂之塞。” |
不可逾越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壞名氣的。” |
不徇私情 | 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我們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這才說明你是真正愛護我。” |
不念舊情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否則我上臺后可不念舊情,就算你們跪下來求我,我起碼也得把你們送進集中營。” |
不情之請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二》:“不情之請,惟君圖之。” |
不知肉味 | 春秋 孔子《論語 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
不近人情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逍遙游》:“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
世態人情 | 元·關漢卿《四塊玉·閑適》曲:“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 |
世情如紙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世情如紙,只有錦上添花,誰肯雪中送炭。” |
世道人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5回:“雖不敢說歷盡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領悟了些須。” |
兩廂情愿 | 明·施耐庵《水滸》:“智深大笑道:‘太公;你也是個癡漢;既然不兩廂情愿;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
兩情兩愿 | |
兩相情原 | |
兩相情愿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你也是個癡漢,既然不兩相情愿,如何招贅做個女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