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拔骨的成語故事
拼音chōu jīn bá gǔ
基本解釋比喻非常勉強。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抽筋拔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抽筋拔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唐·曹松《已亥歲感事》詩:“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一將成功萬骨枯 | 洪楝園《后南柯·甲陣》:“一將成功萬骨枯,手提髑髏血模糊。” |
一毛不拔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一聚枯骨 | 《神仙傳·老子》:“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
上樹拔梯 | 宋 曉瑩《羅湖野錄》第一卷引宋 黃庭堅與興化海老手帖:“此事黃龍興化亦當作助道之緣,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樹拔卻梯也。” |
不拔一毛 | 宋 秦觀《浩氣傳》:“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愛者至于摩頂放踵。” |
不拔之志 | 《南史·沈約傳》:“執不拔之志,高臥東南。” |
不攻自拔 | 《梁書·武帝紀》:“糧食既足,士眾稍多,圍守兩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臥取之耳。” |
不能自拔 | 《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豐筋多力 | 宋·無名氏《宣和書譜》:“三國之初,字學缺然不講,繇于是為一家法,而議者謂其豐筋多力,有云游雨驟之勢。” |
豐肌弱骨 | 宋 范成大《園丁折花七品各賦一絕》:“豐肌弱骨自喜,醉暈妝光總宜。獨立風前雨里,嫣然不要人持。” |
豐肌秀骨 | 宋 袁去華《山花子》詞:“霧閣云窗別有天,豐肌秀骨凈娟娟。獨立含情羞不語,總妖研。” |
主心骨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23章:“從面容上看,松田像是有了主心骨。” |
舉鼎拔山 | 明·張四維《雙烈記·虜驕》:“王基霸業今朝定,舉鼎拔山蓋世強。” |
乞骸骨 | 東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乞骸骨,賜安車駟馬。” |
親如骨肉 | 江耀輝《紅軍鞋》:“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十分難過,舍不得離開那里的親如骨肉的人民群眾。” |
仙風道骨 | 唐 李白《大鵬賦序》:“余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 |
以骨去蟻 | 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骨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眾毀銷骨 | 宋 李綱《宮詞謝表》:“眾毀銷骨,雖貽投抒之嗟;太陽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
眾毛飛骨 | 唐 李白《雪讒詩贈友人》:“群輕折軸,下沉黃泉;眾毛飛骨,上凌青天。” |
傷筋動骨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打的來傷筋動骨,更疼似懸頭刺股。” |
倚天拔地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七:“至杜陵,負其倚天拔地之材,更欲駕《風》、《騷》而上之,則有所不能。” |
傲骨嶙嶙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葉生》:“行蹤落落,對影長愁;傲骨嶙嶙,搔頭自愛。” |
入骨相思 | 五代 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 二》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冢中枯骨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先主傳》:“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
冰肌玉骨 | 后蜀 孟昶《避暑摩訶池上作》詩:“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云鬢亂。” |
凡胎俗骨 | 明·無名氏《蕉帕記》第三出:“向來偏覓多人,皆系凡胎俗骨,無可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