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堪敵國的成語故事
拼音fù kān dí guó
基本解釋見“富可敵國”。
出處《廿載繁華夢》第三回:“若庫書吏役,反得富堪敵國,坐擁膏腴。”
暫未找到成語富堪敵國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富堪敵國)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敵 | 語出《孟子 梁惠王下》:“夫撫 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
一國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 郁達夫《出奔》:“東路北伐先鋒隊將迫近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仙霞嶺下的時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無多。” |
一虎難敵眾犬 | |
萬人之敵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關羽等傳評》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
萬國來朝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2回:“太平年萬國來朝,雍熙世八仙慶壽。” |
萬夫莫敵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43回:“況其子高懷德勇冠三軍,萬夫莫敵。” |
三徙成國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貴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 |
三拳不敵四手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9回:“人家人多勢眾,有洋槍洋炮,就憑你們這幾個民兵還能頂住?三拳敵不過四手呀!” |
上醫醫國 | 《國語·晉語八》:“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 |
不堪一擊 | 王安憶《命運交響曲》:“我太響,心里卻在大聲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擊了!” |
不堪入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酒保陪笑道:‘此數肴也,以先生視之,固不堪入目矣。’” |
不堪入耳 | 明 李開先《市井艷詞序》:“嘩于市井,雖兒女子初學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艷褻狎,不堪入耳。” |
不堪其憂 | 《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不堪回首 | 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不堪收拾 | 孫蓀《云賦》:“這時的烏云已經彈盡糧絕,幾小時以前烏合起來的兵馬,現在是喪魂失魄,潰不成軍,大有不堪收拾之狀了。” |
不堪視聽 | 嚴復《論中國之阻力與離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視聽。” |
不堪言狀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幾時,官場上面的舉動,也見了許多,竟有不堪言狀的。” |
不堪設想 | 清 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內地膏脂,年年如些剝喪,豈堪設想!” |
不堪造就 | 茅盾《蝕 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
不復堪命 | 《后漢書 龐參傳》:“重之以大軍,疲之以遠戍……田疇不得墾辟,禾稼不得收入,搏手因窮,無望來秋。百姓力屈,不復堪命。” |
不汲汲于富貴 | 東漢·班固《漢書·揚雄傳》:“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 |
專權誤國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嚴嵩、嚴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聞其專權誤國……朕當即為處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
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5回:“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我們派個人去是決計不要緊的。” |
兩國相戰,不斬來使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自古‘兩國相戰,不斬來使’。于禮不當。” |
喪師辱國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貫、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鋒復軍殺將,喪師辱國,大肆誹謗,欲皇上加罪。” |
喪權辱國 |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一章第一節:“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條款,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 |
豐富多彩 | 峻青《秋色賦》:“一個不久前才由機關、工廠的業余戲劇愛好者所組織進來的呂劇團,演出了豐富多彩的節目,非常令人興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