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陋齷齪的成語故事
拼音bēi lòu wò chuò
基本解釋齷齪:骯臟。形容品質(zhì)惡劣。亦作“卑鄙齷齪”。
出處清·華偉生《開國(guó)奇冤·追悼》:“他們那種卑陋齷齪的性質(zhì),終久是改不了的!”
暫未找到成語卑陋齷齪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卑陋齷齪)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gè)錢。” |
卑鄙齷齪 | 明 唐順之《答俞教諭》:“其于卑鄙齷齪越禮放法者,固未嘗敢有雷同隨俗之心,而其間尚可告語轉(zhuǎn)移者。” |
因陋就簡(jiǎn) | 漢 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書》:“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xué)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 |
卑鄙無恥 | 清 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27回:“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bào)銷,濫得保舉。到京以后,又復(fù)花天酒地,任意招搖,并串通黃某,到處鉆營(yíng),卑鄙無恥。” |
卑以自牧 | 語出《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養(yǎng)也。”高亨注:“余謂牧猶守也,卑以自牧謂以謙卑自守也。” |
嘆老嗟卑 | 宋·陸游《歲莫》詩:“小筑幽棲與拙宜,讀書寫字伴兒嬉,已無嘆老嗟卑意,卻喜分冬守歲時(shí)。” |
不亢不卑 | 清 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56回:“他這遠(yuǎn)愁近慮,不亢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
卑躬屈膝 | 宋 魏了翁《鶴山文集 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
位卑言高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
卑不足道 | 紹劇《龍虎斗》第三場(chǎng):“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賊心存異志,宋室難安。” |
因陋就寡 |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xué)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 |
卑之無甚高論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釋之傳》:“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行也。’” |
不抗不卑 | 《紅樓夢(mèng)》第五六回:“他這遠(yuǎn)愁近慮,不抗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
登高自卑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yuǎn)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
榮古陋今 | 清·趙翼《甌北詩話·查初白詩》:“不知詩有真本領(lǐng),未可以榮古陋今之見。” |
行遠(yuǎn)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yuǎn)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
仍陋襲簡(jiǎn) | 《明史·王銘傳》:“上疏曰:‘臣所領(lǐng)鎮(zhèn),外控島夷,城池樓櫓仍陋襲簡(jiǎn),非獨(dú)不足壯國(guó)威,猝有風(fēng)潮之變,捍御無所,勢(shì)須改為。” |
言氣卑弱 | |
卑宮菲食 | 語出《論語 泰伯》:“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
官卑職小 | 明·馮夢(mèng)龍《古今小說·沈小霞相會(huì)出師表》:“我想來嵩父子之惡,神人怨怒,只因朝廷寵信甚固,我官卑職小,言而無益。” |
尊己卑人 | 柯劭忞《清史稿》卷四三九:“中國(guó)地處亞東,又為數(shù)千年文化之古國(guó),不免挾尊己卑人之見,未嘗取世界列國(guó)之變遷而比較之。” |
天高聽卑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宋微子世家》:“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dòng)。” |
登高必自卑,行遠(yuǎn)必自邇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yuǎn)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
豬卑狗險(xiǎn) | 《南齊書·卡彬傳》:“彬又目禽獸云:‘羊性淫而狠,豬性卑而率,鵝性頑而傲,狗性險(xiǎn)而出,皆指斥貴勢(shì)。’” |
陋巷簞瓢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一簞事,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卑身賤體 | 《韓非子 說疑》:“皆夙興夜寐,卑身賤體……以事其君。” |
卑辭重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齊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