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鱗請劍的成語故事
拼音pī lín qǐng jiàn
基本解釋漢成帝時,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書請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師)以厲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笔乱姟稘h書·朱云傳》。后以“批鱗請劍”謂敢于直言犯上請斬巨奸。
出處漢成帝時,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書請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成帝師)以厲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事見《漢書·朱云傳》。
暫未找到成語批鱗請劍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批鱗請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為民請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自我批評 |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
刀光劍影 |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庇帧哆叧菍ⅰ罚骸暗逗某哂?,劍抱七星文?!?/td> |
斗水活鱗 |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結纓伏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td> |
唇槍舌劍 |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
屨及劍及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
賣劍買牛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 龔遂》:“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櫝?!?/td> |
刻舟求劍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鱗次櫛比 | 明 陳貞慧《秋園雜佩 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td> |
劍拔弩張 | 南朝 梁 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td> |
琴心劍膽 | 元 吳萊《寄董與幾》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td> |
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 明·洪楩《楊溫攔路虎傳》:“今見將軍,乃是我恩人,卻在此被劫,自當效力相助!路見不平,拔劍相助?!?/td> |
路見不平,拔劍相為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寧卓禪師法嗣》:“育王被人推倒了,也還有路見不平,拔劍相為底么。” |
棄書捐劍 |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谑琼椓耗私碳?。” |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 清 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在康有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今見成名動也不動,已自愧悔?!?/td> |
口蜜腹劍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td> |
劍及屨及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td> |
劍膽琴心 | 元 吳萊《歲晚恍然有懷》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td> |
尚方寶劍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一回:“御賜尚方寶劍,先斬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詞?!?/td> |
弓弩上弦,刀劍出鞘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語笑喧嘩,弓弩上弦,刀劍出鞘?!?/td> |
帷燈匣劍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燈匣劍鬼生疑?!?/td> |
一鱗半爪 | 唐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 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td> |
盤水加劍 | 《漢書·賈誼傳》:“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罪耳,上不執縛系引而行也。” |
劍氣簫心 | 清·龔自珍《已亥雜詩》:“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td> |
請將不如激將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請將不如激將,等我激他一激?!?/td> |
鎩羽暴鱗 | 南朝·宋·鮑照《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td> |
不情之請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二》:“不情之請,惟君圖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