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油膩膩的成語故事
拼音yóu yóu nì nì
基本解釋指油很多或沾滿油污的樣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2回:“裹一項油油膩膩舊頭巾,穿一領邋邋遢遢潑戲襖。”
暫未找到成語油油膩膩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油油膩膩)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油嘴滑舌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誰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內,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騙得爹娘允了,方好進去。” |
油然而生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義》:“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
火上加油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氣得越發火上加油了。” |
老油條 | 柯崗《逐鹿中原》第八章:“飼養員老陳擺起一副老油條的架子。” |
粉面油頭 | 元·鐘嗣成《罵玉郎過感恩采茶歌·四景》:“皓齒明眸,粉面油頭,點花牌,行酒令。” |
潑油救火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 |
黍油麥秀 | 《尚書大傳》卷二:“微子朝周,過殷故墟,見麥秀之蘄蘄兮……曰:此父母之國。乃為《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記·宋微子世家》亦載此事,“微子”作“箕子”。 |
添油熾薪 | 明·李贄《與曾中野書》:“昨見公,令我兩個月心事頓然冰消凍解也。乃知向之勸我者,只為我添油熾薪耳。” |
添油加醋 | 屈興棟《血戰劍門關》:“我們這些當通信兵的,常在首長身邊轉,把聽來的一些話,添油加醋相互傳說著。” |
油頭滑腦 | 魯迅《書信集 550 致王志之》:“歌德派拉君之事,我未注意,此君蓋法國禮拜六派,油頭滑腦,其到中國來,大概確是搜集小說材料。” |
油頭滑臉 | 《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正看之間,有小和尚疾忙進報。隨有中年和尚油頭滑臉,擺將出來。” |
蜜里調油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7回:“寶玉一日家和我們姑娘好的蜜里調油,這時候總不見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
油頭粉面 | 元 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折:“俺這粉面油頭,便是非災橫禍;畫閣蘭堂,便是地網天羅。” |
油頭光棍 | 《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七大人進來了。穿的衣服并不像什么大人老爺,簡直油頭光棍一樣。” |
油光可鑒 | 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 |
省油燈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7回:“你想收別人的禮物萬不能!倚仗上司欺屬下,羅鍋子真是省油燈?” |
不進油鹽 | |
拖油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楊氏是個二婚頭,初嫁時帶個女兒來,俗名叫做拖油瓶。” |
萬金油 | 錢鐘書《圍城》:“誰有萬金油?慎明,你隨身帶藥的,有沒有萬金油?” |
油干燈草盡 | 鄒韜奮《〈萍蹤寄語初集〉弁言》:“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油干燈草盡’,資本主義進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漸漸地崩潰,在目前‘油’雖還未‘干’,‘燈草’雖還未‘盡’,但這樣下去,是朝著‘油干燈草盡’的路線走去,這是很顯然的趨勢。” |
烈火烹油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
加油加醋 | 趙樹理《<三里灣>寫作前后》:“有創作才能的人,也把現實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揚或抨擊,加油加醋說給人聽。” |
靡顏膩理 | 戰國楚·宋玉《招魂》:“靡顏膩理,遺視綿些。” |
油腔滑調 | 清 王士禎《師友詩傳錄 卷一 郎廷槐問》:“若不多讀書,多貫穿,而遽言性情,則開后學油腔滑調,信口成章之惡習矣。” |
油嘴花唇 | 清·李玉《清忠譜·創祠》:“日日假忙,說道某鄉紳叫管家來邀;時時搗鬼,說道某官府著農民相召。止不過油嘴花唇,無非要騙人錢鈔。” |
春雨如油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春雨一滴滑如油。” |
柴米油鹽 | 元 蘭楚芳《粉蝶兒 思情》套曲:“若要咱稱了心,則除是要到家,學知些柴米油鹽價,恁時節悶減愁消受用殺。” |
火上澆油 | 元 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你只該勸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將來火上澆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