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恭敬敬的成語故事
拼音gōng gōng jìng jìng
基本解釋對(duì)尊長貴賓謙恭而有禮貌。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3卷:“安住見說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個(gè)喏?!?/p>
暫未找到成語恭恭敬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恭恭敬敬)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主敬存誠 | 語本《易·乾》:“閑邪存其誠。”《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 |
令人起敬 | 宋·朱熹《跋趙中丞行實(shí)》:“趙公之孝謹(jǐn)醇篤,雖古人猶難之,三復(fù)其書,令人起敬?!?/td> |
你敬我愛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滿生與朱氏門當(dāng)戶對(duì),年貌相當(dāng),你敬我愛,如膠似漆?!?/td> |
允恭克讓 | 《尚書·堯典》:“允恭克讓?!?/td> |
兄友弟恭 | 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jì)》:“使布立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 |
前倨后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
前慢后恭 | 梁啟超《王荊公傳》第16章:“知制誥與翰林學(xué)士,相去幾何?此而謂其前慢后恭見利忘義,何深文之甚?” |
勤慎肅恭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18回:“貴妃切勿以政夫婦殘年為念,更祈自加珍愛,惟勤慎肅恭以侍上,庶不負(fù)上眷顧隆恩也?!?/td>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td> |
卻之不恭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
廝敬廝愛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滿生與文姬夫妻二人,愈加廝敬廝愛,歡暢非常?!?/td> |
后恭前倨 | 明·孫仁孺《東郭記·殆不可復(fù)》:“這的是舔痔吮癰,后恭前倨,奴顏婢膝?!?/td> |
垂手恭立 | 《武松演義》第十回:“武松從紗帳里望出來,看見施福、施壽還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貴家院為何不去?我沒事了?!?/td> |
奉申賀敬 |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若不得已,則割三頭兩省之土地,奉申賀敬,以換我?guī)讉€(gè)衙門?!?/td> |
安詳恭敬 | 宋 朱熹《小說 嘉言》:“教育小兒,先要安詳恭敬。” |
小心敬慎 | 《周書·王懋傳》:“懋性溫和,小心敬慎。宿衛(wèi)宮禁,十年有余,勤恪當(dāng)官,未嘗有過。” |
居敬窮理 |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周易·說卦》:“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
必恭必敬 | 《詩經(jīng) 小雅 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td> |
憐貧敬老 | 元 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為妻,則為你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dòng)天地也。” |
恭候臺(tái)光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臺(tái)光?!?/td> |
恭喜發(fā)財(cái)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回:“我說道:‘恭喜發(fā)財(cái)呢!’” |
恭敬不如從命 | 宋 贊寧《筍譜 雜說》:“姑聞而后悔,倍憐新婦。故又諺曰:恭敬不如從命,受訓(xùn)莫如從順。” |
恭敬桑梓 | 《詩經(jīng)·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td> |
恭而敬之 | 老舍《趙子曰》:“李順恭而敬之的慢慢往起卷那張戲報(bào)子?!?/td> |
恭而有禮 |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
恭行天罰 | 《尚書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td> |
恭賀新禧 |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一章:“全都張燈結(jié)彩,高懸著‘慶祝元旦’、‘恭賀新禧’之類的大字裝飾?!?/td> |
恭逢其盛 | 明·許三階《節(jié)俠記·二十五·誣激》:“這是卿等調(diào)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