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奇命蹇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ù jī mìng jiǎn
基本解釋奇:單數(shù);數(shù)奇:命運(yùn)不好;蹇:不順利。指命運(yùn)不好,事多乖違
出處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數(shù)奇命蹇,遂無望于高門,日往月來,競消聲于下邑。”
暫未找到成語數(shù)奇命蹇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數(shù)奇命蹇)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命之榮 | 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二·滁陽王奉祀官》:“后人不叨一命之榮。滁陽之祭,亦僅有司歲終一舉而已。” |
一命嗚呼 | 清 劉鶚《老殘游記》:“誰知這個女婿,去年七月感了時氣,到了八月邊,就一命嗚呼哀哉死了。” |
一命歸西 | 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
一命歸陰 |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 |
一命鳴呼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fā)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 |
一文如命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個毛病,嗇細(xì)非常,一文如命。” |
一目數(shù)行 | 清·鈕琇《觚剩續(xù)編·英豪舉動》:“熊公廷弼當(dāng)督學(xué)江南時,試卷皆親自批閱。閱則連長幾于中堂,鱗攤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壇,劍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數(shù)行。” |
一錢如命 | 清 錢泳《履園叢話 報應(yīng) 刻薄》:“其治家也,事事親裁,不經(jīng)奴婢,而一錢如命,恐人侵蝕,不利于己也。” |
七步奇才 | 清·程允升《幼學(xué)故事瓊林·文事》:“七步奇才,羨天才之敏捷。” |
三命而俯 | 《左傳·昭公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
不以為奇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3回:“而且老太太時常提問案件,大家亦都見慣,不以為奇。” |
不可勝數(shù)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shù)。” |
不復(fù)堪命 | 《后漢書 龐參傳》:“重之以大軍,疲之以遠(yuǎn)戍……田疇不得墾辟,禾稼不得收入,搏手因窮,無望來秋。百姓力屈,不復(fù)堪命。” |
不得命 | |
不計(jì)其數(shù) | 宋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 襄陽始末》:“火炮、藥箭射死北兵及墜水者,不計(jì)其數(shù)。” |
不足為奇 | 宋 畢仲游《祭范德孺文》:“人樂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則公不足為奇。” |
不足齒數(shù) | 魯迅《墳 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當(dāng)然是不足齒數(shù)的。” |
不辱使命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壽昌大笑起來,掉頭對著立群說:‘不辱使命!’”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臨危授命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
臨危效命 | 宋·歐陽修《謝復(fù)龍圖閣直學(xué)士表》:“徒因?qū)W古之勤,粗識事君之節(jié),茍臨危效命,尚當(dāng)不顧以奮身,況為善無傷,何憚竭忠而報國。” |
臨危致命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
為民請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yàn)榘傩照埫瑒t天下風(fēng)走而響應(yīng)矣,孰敢不聽!” |
樂天任命 | 鄭振鐸《止水的下層》:“像這樣樂天任命的民族,我們將如之何呢?” |
樂天安命 | 巴金《春》:“連她這個樂天安命的年輕姑娘現(xiàn)在也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倒是覺新料想不到的。” |
樂天知命 | 《周易 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
樂道安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
了身脫命 | 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罰,至如我指空說慌瞞咱,這一場了身脫命虧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