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方方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 dà fāng fāng
基本解釋指人的行為舉止自然不俗氣。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所以他們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總是賊頭賊腦,躲躲藏藏,背人而食?!?/p>
暫未找到成語大大方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大大方方)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元大武 |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td> |
一干一方 | 明·陳洪謨《繼世紀(jì)聞》第二卷:“逆瑾用事,賄賂公行,凡有干謁者云饋一干,即一千之謂,云一方,即一萬之謂?!?/td> |
一方之任 | 《漢書·終軍傳》:“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td> |
一秉大公 |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仆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 |
七大八小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鼻濉げ苎┣邸都t樓夢》第一百八回:“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td> |
萬事大吉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明州大梅祖鏡地英禪師》:“歲朝把筆,萬事大吉,急急如律令?!?/td>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晉書 王湛傳》:“時人謂湛上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余?!?/td> |
上方寶劍 | 劉心武《鐘鼓樓》第一章:“乃至坐著小轎車來‘御駕親征’、拿著‘上方寶劍’(某大人物開的條子)來當(dāng)場‘宣諭’?!?/td> |
上根大器 |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 戰(zhàn)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td> |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 《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
不劣方頭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從來不劣方頭,恰便似火上澆油。我偏和那有勢力的官人每卯酉。” |
不大對頭 | 老舍《正紅旗下》:“他也許真是個職業(yè)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對頭。” |
不成方圓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
不登大雅 | 見“不登大雅之堂”。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這部評話,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td> |
不知大體 | 《舊唐書·田弘正傳》:“時度支使崔倰不知大體,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報?!?/td>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
不識大體 | 《宋書 南郡王義宣傳》:“嘗獻(xiàn)世祖酒,先自酌飲,封送所馀,其不識大體如此。” |
不達(dá)大體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袁紹不達(dá)大體。” |
不顧大局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6回:“似此不顧大局,自便私圖,若非欽派親信大員,前往各省詳細(xì)稽查,認(rèn)真清理,將來財政竭蹶,根本動搖,其弊當(dāng)不可勝言……” |
與人方便 | 元·無名氏《漢鐘離度脫藍(lán)采和》第一折:“俺在這梁園城一交卻又早二十年,常則是與人方便,會客周全?!?/td>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c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td> |
東方不亮西方亮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沒有回旋的余地?!?/td> |
東方千騎 | 漢·樂府《陌上?!吩姡骸皷|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td> |
東方將白 | |
東方騎 | 唐·褚亮《燭花》詩:“言是東方騎,來尋南陌車?!?/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