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成語詞典土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土的成語
      成語解釋出處
      lí xiāng bèi tǔ離鄉背土見“離鄉別土”。元·張浩養《一枝花·詠喜雨》套曲:“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棄業拋家,當不得也離鄉背土。”
      cùn tǔ chǐ jīn寸土尺金喻土地收益極高,極其貴重。清·楊懋建《帝城花樣·紉薌傳》:“當萬葩競秀時,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顧令此無足重輕之小草,蔓延庭階,大是恨事。”
      shǒu tǔ yǒu zé守土有責指軍人或地方官有保衛國土的責任。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地方官守土有責,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辦理‘團練’,以求自保。”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兵來將敵,水來土堰敵:對抗;堰:攔河壩。敵人來了派將軍抵擋,大水來了用土去掩蓋。比喻針鋒相對,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元 無名氏《云臺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rù tǔ wéi ān入土為安舊時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清 吳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斷了氣,也該出殯了。在家雖好,但一則火燭當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為安。”
      juǎn tǔ chóng lái卷土重來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比喻失敗之后重新集結力量反撲過來;或重新恢復勢力。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觸犯強暴有力的人。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niǎn tǔ fén xiāng捻土焚香同“捻土為香”。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我這里捻土焚香畫地爐,我拜罷也忙瞻顧,多謝神靈佑護。”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秦·李斯《上書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sāng tǔ zhī móu桑土之謀喻勤于經營謀劃,防患未然。《明史·趙世卿傳》:“古者國家無事則預桑土之謀,有事則議全湯之策。”
      huī tóu tǔ miàn灰頭土面滿頭滿臉沾滿塵土的樣子。也形容懊喪或消沉的神態。《碧巖錄》第五卷:“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則自視云霄;若出世,便灰頭土面。”
      xiāng tǔ nán lí鄉土難離鄉土:家鄉,故土。難于離開故鄉的土地。形容對家鄉或祖國有無限的眷戀之情。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鄉土,離六親。”
      fù tǔ chéng fén負土成墳背土筑墳。古代認為是一種孝義的行為。《后漢書·醒榮傳》:“會朱普卒,榮奔喪九江,負土成墳。”
      shuài tǔ guī xīn率土歸心率土:四海之內。指天下歸心。同“率土宅心”。《北齊書 文宣帝紀》:“故百僚師師,朝無秕政,網疏澤洽,率土歸心。”
      niǎn tǔ wéi xiāng捻土為香捏泥成香。因不及備香,以此表示虔誠。宋·曾敏行《獨醒雜志》第五卷:“捻土為香事有因,如今宜假不宜真。”
      cuō gǔ fén xiāng撮土焚香撮土:用手把土聚攏成堆。指舊時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爐,燒香敬神。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東懇懇禮拜。”
      wǎ jiě tǔ bēng瓦解土崩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樣,不可收拾。比喻徹底垮臺。東漢 班固《漢書 鄒陽傳》:“使吳失與而無助,跬步獨進,瓦解土崩,破敗而不救。”
      chóu móu sāng dù綢繆桑土綢繆:緊密纏縛;土:同“杜”,樹根。比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兵來將迎,水來土堰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元 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里領兵與他交鋒。”
      bō tǔ yáng chén播土揚塵播:揚。指塵土飛揚。形容飛奔。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揚塵,又無個過性的人。”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泰山不讓土壤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史記·李斯無傳》:“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shì rú fèn tǔ視如糞土看得如同穢土那樣下賤。比喻極端蔑視。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8回:“今舅兒把他視如糞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kāi jiāng tuò tǔ開疆拓土開拓疆域,擴展領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02回:“卿等屢立戰功,開疆拓土,今日之敗,乃是眾寡不敵,非卿等之罪也。”
      huà tǔ fēn jiāng畫土分疆指劃分疆域而治。清 魯一同《正統論》:“高光崛起,李趙彷徨,魏晉盜竊,秦隋強梁,偏安割據,畫土分疆,無所拘滯,安所紛擾哉。”
      mí hóu qí tǔ niú獼猴騎土牛比喻職位提升很慢。《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引《世語》:“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tǔ bēng wǎ jiě土崩瓦解像土塊散開;瓦片破碎一樣。形容徹底崩潰;不可收拾。東漢 班固《秦紀論》:“秦之積弱,天下土崩瓦解。”
      máo cí tǔ jiē茅茨土階茅草蓋的屋頂,泥土砌的臺階。形容房屋簡陋,或生活儉樸。晉 袁宏《后漢紀 光武帝紀一》:“禮有損益,質文無常,茅茨土階,致其肅也。”
      ruǎn hóng xiāng yù軟紅香土形容都市的繁華。宋·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陵宮》詩:“半白不羞垂領發,軟紅猶戀性車塵。”自注:“前輩戲語:‘西湖風月,不如京華軟紅香土。’”
      huī róng tǔ mào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齷齪丑陋。元·鐘嗣成《一枝花·自序丑齋》:“空自胸藏錦繡,口唾珠璣,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頦。”
      fēi tǔ zhú hài飛土逐害拋擲土丸以逐禽獸。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孝子不忍見其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害’之謂也。”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fēi tǔ zhú ròu飛土逐宍宍:同“肉”,指禽獸。拋擲土丸以驅逐禽獸。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之謂也。”
      sāng tǔ chóu miù桑土綢繆《詩 豳風 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朱熹集傳:“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陰雨之時,而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使之堅固,以備陰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綢繆”喻勤于經營,防患未然。《詩·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朱熹集傳:“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陰雨之時,而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使之堅固,以備陰雨之患。”
      ān tǔ zhòng qiān安土重遷安:習慣于;滿意于;重:重視;不輕易。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輕易遷居異地。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fēn máo xī tǔ分茅錫土見“分茅賜土”。清·李漁《玉搔頭飛舸》:“只要你忙上緊趕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錫土也非吾吝。”
      jī tǔ chéng shān積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積小而成大。荀況《荀子 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bù fú shuǐ tǔ不伏水土水土:指一地的飲水、氣候、環境等。不能適應某地的氣候和飲食習慣。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比者所發諸道南討兵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遠鄉羈旅,疾役殺傷。”
      tǔ fú chéng qiáng土扶成墻比喻人應該互相扶助。《北史·尉景傳》:“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
      tiān fǔ zhī tǔ天府之土天府:天然的倉庫。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pǔ tiān lǜ tǔ溥天率土謂整個天下、四海之內。語本《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語出《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bù xí dì tǔ不習地土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南史 王融傳》:“宋弁曰:‘當是不習地土。’”
      tǔ niú mù mǎ土牛木馬泥塑的牛,木做的馬。比喻沒有實用的東西。《關尹子 八籌》:“知物之偽者,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
      zhǎn tǔ kāi jiāng展土開疆展:拓展;開:開拓;疆:邊疆。開拓疆域,擴展領土元·尚仲賢《三奪槊》第一折:“誰不曾忘生舍死,誰不曾展土開疆!”
      zhàng xiāng è tǔ瘴鄉惡土瘴:瘴氣。指瘴氣、瘴癘流行的貧瘠和落后的地方。元·無名氏《猿聽經》第三折:“有知己者薦為端州巡官,念瘴鄉惡土,實不愿行。”
      huái tǔ zhī qíng懷土之情懷:懷念;土:故土,家鄉。懷念故鄉的情感。漢·班彪《王命論》:“悟戍卒之言,斷懷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
      fēn máo liè tǔ分茅裂土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舉行的儀式。后稱分封諸侯。元 高文秀《澠池會》第四折:“官封極品祿千鐘,分茅裂土人堪羨。腰金衣紫作朝臣,簫韶樂奏排筵宴。”
      cùn tǔ bù ràng寸土不讓一寸土地也不讓人。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把社會主義國家鞏固起來,寸土不讓。”
      cùn tǔ bì zhēng寸土必爭寸土:極小的一片土地。一點土地也不讓敵方侵占;要進行爭奪。形容斗爭激烈尖銳和針鋒相對。也作“尺寸必爭”、“寸土不讓”。《新唐書 李光弼傳》:“兩軍相敵,尺寸必爭。”
      tǔ jī wǎ quǎn土雞瓦犬用泥捏的雞,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的東西。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5回:“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
      rén fēi tǔ mù人非土木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宋 無名氏《張協狀元》第十二出:“謝荷公公!張協人非土木,必有報謝之期。”
      máo shì tǔ jiē茅室土階茅草蓋的屋,泥土砌的臺階。形容房屋簡陋,生活儉樸。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固傳》:“扶風掾李育,經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階。”
      fēng tú rén qíng風土人情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清 鈕琇《觚剩 七月天》:“若就服食居處而言,以及風土人情之變,真堪發人一噓。”
      shí máo jiàn tǔ食毛踐土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賤: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國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tǔ bā lù土八路八路:八路軍。指非正規軍,引申為土氣的人。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1回:“汽車上的敵人,聽見山坡上有人叫喊,一看是幾個‘土八路’,跳下車來。”
      tǔ lǐ tǔ qì土里土氣指沒有見過世面,具有或表現出各種鄉下人特性的樣子。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18回:“穿著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寬腿兒藍褲子,土里土氣的。”
      tǔ tóu tǔ nǎo土頭土腦指行為、舉止、服飾等不合時尚。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誰知他土頭土腦的,信是一句話。”
      shuǐ lái tǔ yǎn水來土掩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辦法。元 高文秀《澠池會》:“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里領兵與他交鋒。”
      liè tǔ fēn máo裂土分茅古代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權力。《尚書 禹貢》:“厥貢惟土五色。”孔穎達疏:“王者封五色土以為社,若封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歸國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黃土覆之,其割土與之時,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與之。
      tǔ shēng tǔ zhǎng土生土長當地生長的。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我們這些干部,大多數是好的,是土生土長,聯系群眾,經過長期斗爭考驗的。”
      tǔ yáng jié hé土洋結合把簡單的設備或技術同現代化的設備或技術結合起來。凌叔華《古韻》:“天津是中國北方的商業中心,漫步街頭,西式或土洋結合的簡陋店鋪比比皆是。”
      liè tǔ fēn máo列土分茅謂受封為諸侯。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社壇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權力,稱為“列土分茅”。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軍前累立功勞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bǒ tǔ yáng shā簸土揚沙簸:揚。指虛張聲勢。元 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你這般搖旗吶喊,簸土揚沙。”
      gēn shēn tǔ zhǎng根生土長當地出生長大。也指世代居住。元 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卻不道一般兒根生土長,開花結子,帶葉連枝。”
      shuǐ tǔ bù fú水土不服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1回:“說軍士水土不服,權且罷兵。”
      yī póu tǔ一掊土抔:用手捧東西。一捧黃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史記 張釋之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tǔ jiē máo wū土階茅屋泥土的臺階,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簡陋。《周書 武帝紀下》:“上棟下宇,土階茅屋。”
      yī póu tǔ一抔土一抔:一捧。墳墓的代稱。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tǔ jī wǎ gǒu土雞瓦狗見“土雞瓦犬”。延波真《五四前后山東人民的愛國斗爭》:“兇惡軍警呆住了,一個個手足無措,像土雞瓦狗一樣蜷伏在路旁。”
      tǔ jiē máo cí土階茅茨見“土階茅屋”。《新唐書·薛收傳》:“土階茅茨,唐堯以昌。”
      fēn máo liè tǔ分茅列土謂分封侯位和土地。唐·張說《延州豆盧使君萬泉縣主薛氏神道碑》:“大圣大后,煉石補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啟弄孫之美色。”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溥:通“普”,普遍,全。蒼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轄地。指大一統思想。《詩經·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yī piàn jiāo tǔ一片焦土形容遭遇火災(或戰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毀的景象。唐·杜牧《阿房宮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bàn jié rù tǔ半截入土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比喻人在世不久了。宋 蘇軾《東坡志林》第12卷:“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
      fēn máo zuò tǔ分茅胙土分茅列土。明·劉若愚《酌中志·憂危議后紀》:“數公皆人杰,無不望分茅胙土如姚廣孝,豈止富貴終其身而已乎!”
      zuò tǔ fēn máo胙土分茅胙:賜;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儀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明·王錂《春蕪記》:“分茅胙土,賴周天子寵緩;右佛左縈,憑項莊王余烈。”
      pǔ tiān shuài tǔ普天率土普天:整個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內。指全中國或全世界。《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bù xí shuǐ tǔ不習水土不能適應某個地方的氣侯、飲食等。《通俗編 地理引南史 王融傳》:“上以魏所送馬不稱,使融問之,宋弁答曰:當是不習水土。”
      kāi jiāng pì tǔ開疆辟土開:開拓;疆:邊疆;辟:開辟;土:國土。開拓疆域,擴展領土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十卷:“高宗皇帝開疆辟土,仁育義征,決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
      jiàn tǔ shí máo踐土食毛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長的糧食蔬菜等植物。語出《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shuài tǔ zhái xīn率土宅心率土:四海之內。宅心:歸心。指天下歸心。《晉書 后妃傳下》:“領司徒蔡謨等上奏曰:‘嗣皇誕哲岐嶷, 繼承天統,率土宅心,兆庶蒙賴。’”南朝 梁武帝《立晉安王綱為皇太子詔》:“威惠外宣,德行內敏,群后歸美,率土宅心,可立綱為皇太子。”
      ān tǔ lè yè安土樂業安居本土,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漢揚雄《連珠》:“吏不茍暴,役賦不重,財力不傷,安土樂業,民之樂也。”
      liè tǔ fēng jiāng列土封疆列:同“裂”;封疆:劃定疆界。帝王將土地分封給大臣。《漢書·谷永傳》:“方制海內非為王子,列土封疆非為諸候,皆以為民也。”
      tǔ mái bàn jié土埋半截比喻活不了多久。蕭乾《皈依》:“別瞧我土埋半截兒,我還稀罕我這條老命呢。”
      tǔ háo liè shēn土豪劣紳舊社會農村中有錢有勢的地主、惡霸和品行惡劣的退職官僚。土豪:地方上的豪強;劣紳:依勢欺人的惡霸地主和退職官僚。《茅盾選集 封建的小市民文藝》:“小市民痛恨貪官污吏,土豪劣紳。”
      fēn máo cì tǔ分茅賜土亦作“分茅錫土”。分茅列土。清·李漁《奪錦樓》:“不止分茅賜土,允宜并位于中宮。”
      tǔ ǒu méng jīn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襲模仿,徒有其表。清·吳喬《答萬季野詩問》:“宋詩如三家村叟,布袍草履,是一個人。明詩土偶蒙金。”
      tǔ rǎng xì liú土壤細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積土為山,積水為海把土堆起來可以成山,把水蓄起來可以成海。比喻積少成多。《荀子·儒效》:“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dà xīng tǔ mù大興土木興:創辦、興起。大規模地興建土木工程。多指興建宮殿、住宅或園林等。《舊五代史 漢書 李守貞傳》:“以廣其第,大興土木,治之歲余,為京師之甲。”
      huī tóu tǔ liǎn灰頭土臉謂面容污穢。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監,自己討了保,灰頭土臉,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xiǔ mù fèn tǔ朽木糞土朽木:爛木頭;糞土:臟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對社會沒有用處的人。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
      tǔ lóng chú gǒu土龍芻狗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杜微傳》:“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shuài tǔ zhī bīn率土之濱沿著王土的邊涯。猶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內。《詩經 小雅 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宋 王禹偁《謝歷日表》:“臣聞天道無私,所以運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時,聿令率土之濱,共樂同文之化。”
      tuò tǔ kāi jiāng拓土開疆拓:開辟,擴充。開辟領土和疆界。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王信韓孽,拓土開疆。我圖爾才,越遷晉陽。”
      tǔ lóng mù hóu土龍沐猴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清·錢謙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保吏部尚書謚忠文李公神道碑》:“時俗方標榜門戶,征逐聲利,以為土龍沐猴,非所以自樹立,視之蔑如也。”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醒世訓》:“是以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cì máo shòu tǔ賜茅授土封建社會帝王分封諸侯的一種禮儀。帝王以五色土為太社,分封諸侯時,各授以他們相應的某方某色土,如東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歸以立社。
      miàn rú huī tǔ面如灰土同“面如土色”。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既而斜日西轉,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罵狂傖,禍不遠矣!’生大驚,面如灰土,長跽請教。”
      yī guān tǔ xiāo衣冠土梟猶衣冠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卑劣的人。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蘇楷、高貽休、蕭聞禮,皆人才寢陋……河朔人士,目蘇楷為衣冠土梟。”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亚洲天天在线日亚洲洲精|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麻豆|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