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階茅茨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見“土階茅屋”。
出處《新唐書·薛收傳》:“土階茅茨,唐堯以昌。”
例子宋·洪邁《容齋續筆·逐貧賦》:“土階茅茨,匪雕匪飾。”
基礎信息
拼音tǔ jiē máo cí
注音ㄊㄨˇ ㄐ一ㄝ ㄇㄠˊ ㄘˊ
繁體土階茅茨
感情土階茅茨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住房簡陋。
英語grass roof and earthen step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土階茅茨的意思解釋、土階茅茨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抔土 | 一抔:一捧。墳墓的代稱。 |
一抔黃土 | 一抔:一捧。一捧黃土。借指墳墓?,F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
一掊土 | 抔:用手捧東西。一捧黃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
一片焦土 | 形容遭遇火災(或戰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毀的景象。 |
一階半級 | 階、級:是封建時代的等級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職。 |
一階半職 | 同“一階半級”。 |
三顧茅廬 | 指誠心誠意地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
不習地土 | 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
不習水土 | 習:習慣,適應。指不能適應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 |
不伏水土 | 水土:指一地的飲水、氣候、環境等。不能適應某地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
不便水土 | 同“不服水土”。 |
不服水土 | 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
不習水土 | 不能適應某個地方的氣侯、飲食等。 |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 累:堆迭,積聚。九層高臺,是從一筐土開始堆積起來的。比喻欲成大事,須從基礎做起。 |
鄉土難離 | 鄉土:家鄉,故土。難于離開故鄉的土地。形容對家鄉或祖國有無限的眷戀之情。 |
云階月地 | 以云為階,以月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
人非土木 |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
假階救火 | 假:借;階:梯子。比喻做事不講效率,做事機械。 |
入土為安 | 舊時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 |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 敵:對抗;堰:攔河壩。敵人來了派將軍抵擋,大水來了用土去掩蓋。比喻針鋒相對,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 | 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
分茅列土 | 謂分封侯位和土地。 |
分茅胙土 | 分茅列土。 |
分茅裂土 |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舉行的儀式。后稱分封諸侯。 |
分茅賜土 | 亦作“分茅錫土”。分茅列土。 |
分茅錫土 | 見“分茅賜土”。 |
列土分茅 | 謂受封為諸侯。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社壇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權力,稱為“列土分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