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楚楚的成語故事
拼音qī qī chǔ chǔ
基本解釋指十分凄涼悲哀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7回:“凄凄楚楚又哭起來;獨(dú)有薛冶兒捧著朱貴兒石欄,把當(dāng)初分別的話,一一訴將出來。”
暫未找到成語凄凄楚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凄凄楚楚)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清清楚楚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勝衣,故憨憨的只管貪看。” |
吳頭楚尾 | 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 |
一清二楚 | 老舍《四世同堂》:“小順兒樣樣事情都要鬧個(gè)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當(dāng)好媽媽的保鏢呢。” |
凄風(fēng)苦雨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四年》:“春無凄風(fēng),秋無苦雨。” |
滿目凄涼 | 陳毅《過黃泛區(qū)書所見》:“三過黃泛區(qū),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凄涼。” |
肝膽楚越 | 莊周《莊子 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
楚弓遺影 | 《晉書·樂廣傳》:“嘗有親客,久闊不復(fù)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shí)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朝秦暮楚 |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
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元·薩都刺《念奴嬌·登石頭城》詞:“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衣冠楚楚 | 《詩經(jīng) 曹風(fēng)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
寒蟬凄切 | 晉·陸云《陸清河集·寒蟬賦》:“于是貧居之士,喟爾相與而俱嘆曰:‘寒蟬哀鳴,其聲也悲;四時(shí)去暮,臨河徘徊。’” |
四面楚歌 | 《史記 項(xiàng)羽本紀(jì)》:“項(xiàng)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xiàng)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
楚楚可憐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用耳。” |
一齊眾楚 | 明·王守仁《與辰中諸生書》:“絕學(xué)之馀,求道者少,一齊眾楚,最易搖奪。” |
晉用楚材 | 清 嚴(yán)復(fù)《<原富>按語》:“國之官事,晉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聞監(jiān)榷之政付之他國之吏者也。” |
巫云楚雨 | 清·孔尚任《桃花扇·題畫》:“地北天南蓬轉(zhuǎn),巫云楚雨絲牽。” |
蝶怨蛩凄 | 清·孫麟趾《金縷曲·定庵將歸托寄家書賦此送別》詞:“蝶怨蛩凄書不盡,只封將淚點(diǎn)教君寄。” |
織楚成門 | 南朝梁·沈約《郊居賦》:“織宿楚以成門,籍外扉而為戶。” |
另楚寒巫 | 明 陳汝元《金蓮記 偕計(jì)》:“孤帷冷簟,難辭白發(fā)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紅顏于別闥。” |
楚才晉用 | 鄒韜奮《不能兩全》引吳曉晨信:“既是天賦他聰敏的資質(zhì),要削足就履般來受這特殊環(huán)境的支配,楚才晉用,那是不可能的。” |
楚楚可愛 | 郁達(dá)夫《沉淪》:“庭內(nèi)的假山如花草,布置得楚楚可愛。” |
楚腰纖細(xì) | 《戰(zhàn)國策·楚策》:“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腰,楚子約食,憑而能立,式而能起。” 唐·杜牧《遣懷詩》:“楚腰纖細(xì)掌中輕。” |
衣裳楚楚 | 《詩經(jīng)·曹風(fēng)·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
楚楚可人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12卷:“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與語,了無驚猜,亦不作態(tài),楚楚可人。” |
凄入肝脾 | 三國魏·繁休伯《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凄入肝脾,哀感頑艷。” |
情凄意切 | 明·康海《王蘭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驚,你這里情凄意切。” |
楚歌之計(jì) | 《漢書·高帝紀(jì)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shù)百騎走,是以兵大敗。” |
楚楚作態(tài) | 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一:“凡人學(xué)詞,功候有淺深,即淺亦非疵……楚楚作態(tài),乃是大疵,最宜切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