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梁暮陳的成語故事
拼音zhāo liáng mù chén
基本解釋比喻隨時變節,反復無常。
出處明 楊慎《升庵詩話 蕭子顯春別》:“娼樓之本色也。六朝君臣,朝梁暮陳,何異于此。”
暫未找到成語朝梁暮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朝梁暮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只爭朝夕 | 毛澤東《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梁孟相敬 | 《后漢書·梁鴻傳》:“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
朝思暮想 | 宋 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一夕一朝 | 《朱子語類》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謂:臣弒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暮史朝經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 |
棟梁之材 | 南朝 梁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
陳言務去 | 唐 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美人遲暮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
朝升暮合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8卷:“若有得一兩二兩贏余,便也留著些做個根本,而今只好繃繃拽拽,朝升暮合過去,那得贏余。” |
雕梁畫棟 | 元 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這的是雕梁畫棟圣祠堂。” |
朝西暮東 | 明·無名氏《四賢記·社會》:“朝西暮東,齊、梁、燕、宋,生涯不同。” |
暗度陳倉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
有朝一日 |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我也勸你不得;有朝一日準備著搭救你塊望夫石。”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暮氣沉沉 |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執政,生氣勃勃,但朝廷卻是暮氣沉沉。” |
陳善閉邪 | 《孟子·離婁上》:“責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
百鳥朝鳳 |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于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
一朝一夕 | 《周易 坤》:“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朝三暮四 | 莊周《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
途窮日暮 | 清黃遵憲《群公》詩:“途窮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
朝朝暮暮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泰山梁木 | 《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染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
朝乾夕惕 | 《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朝經暮史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
粟陳貫朽 | 明 范受益《尋親記 告借》:“你如今萬廩千倉,粟陳貫朽,每日勞勞碌碌,使盡機謀,如今半百之秋,又無男女,還不修善,更待何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