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亢搗虛的成語故事
拼音pī kàng dǎo xū
基本解釋批:用手擊;亢:咽喉,比喻要害;搗:攻擊;虛:空虛。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救斗者不博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暫未找到成語批亢搗虛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批亢搗虛)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契訥禪師》:“問:‘如何是東禪家風?’師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
一錢不落虛空地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員一千兩銀子,好在一錢不落虛空地,將來自有作用。” |
一面虛詞 | 《三國志通俗演義·姜維避禍屯田計》:“明公休聽外人一面虛詞,欲殺某也。” |
三盈三虛 | 漢·王充《論衡·講瑞》:“少正卯在魯,與孔子并,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出。” |
不亢不卑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他這遠愁近慮,不亢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
不知虛實 | 《漢晉春秋》:“向者不知虛實,故敗。” |
不虛此行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原來你這回到上海,干了這幺一回事,也不虛此一行。 |
中饋猶虛 | 《周易·家人》:“無攸遂,在中饋。” |
乘虛以入 | 明·劉基《春秋明經》:“宋衛間鄭師之在外而乘虛以入其國。” |
乘虛可驚 | 《投筆膚談·達權》:“乘分可圖,乘虛可驚,乘敵可取。” |
乘虛而入 | 宋 張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將至所居,自后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 |
乘虛蹈隙 | 《老殘游記》第十回:“黃龍舉起磬擊子來,在磬上鏗鏗鏘鏘的亂擊,協律諧聲,乘虛蹈隙。” |
乘虛迭出 | 《三國志·袁紹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
乘隙搗虛 | 金·王若虛《送王士衡赴舉序》:“恐乘隙搗虛,瑕者畢堅,而勝負之勢未可料也。” |
鄉壁虛造 | 漢 許慎《<說文解字>序》:“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 |
五虛六耗 | 《中國現在記》第九回:“你也曉得,皇上家的錢都是要功歸實用的,那里能由你五虛六耗,賺了許多。” |
亢心憍氣 | |
亢極之悔 | 《周易 干》:“上九,亢龍有悔。《晉書 齊王冏傳》:“今明公忘亢極之悔,忽窮高之兇。棄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權勢受疑,內以百揆損神。” |
亢音高唱 | 漢 傅毅《舞賦》:“動朱唇,紆清揚,亢音高唱,為樂之方。” |
亢龍有悔 | 《周易 乾》:“上九,亢龍有悔。” |
令不虛行 | 《管子·重令》:“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虎行。” |
以虛為實,以實為虛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32章:“但臣與逆賊周旋三年,深知逆賊狡計甚多,常常以虛為實,以實為虛。” |
作賊心虛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師云:‘作賊人心虛。’” |
做賊心虛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師云:‘作賊人心虛。’” |
光陰虛度 | 湘劇《思凡》:“惟有那布袋笑呵呵,他笑我光陰虛度青春蹉。” |
光陰虛過 | 宋·柳永《定風波》:“免使少年,光陰虛過。” |
憑虛公子 | 漢·張衡《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心奓體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