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蹇匪躬的成語故事
拼音jiǎn jiǎn fěi gōng
基本解釋蹇,通“謇”。指為君國而忠直諫諍。亦作“蹇諤匪躬”。
出處《易 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暫未找到成語蹇蹇匪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蹇蹇匪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受益匪淺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56回:“若能眾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導小兒,卻是受益匪淺!” |
匪夷所思 | 《周易 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
往蹇來連 | 《周易·蹇》:“六四:往蹇來連。” |
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鞠躬盡瘁 |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命蹇時乖 | 明 沈采《千金記 遇仙》:“只恐命蹇時乖,且自存心守己。” |
反躬自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晉 鋪(其四)》:“自吟以往,更愿反躬自省,以擇乎二者之間察其孰緩孰急,以為先后。” |
時乖命蹇 | 元 白仁甫《墻頭馬上》:“早是抱閑怨,時乖運蹇。” |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 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
卑躬屈膝 | 宋 魏了翁《鶴山文集 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
鞠躬盡力 |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匪夷匪惠 | 《舊唐書·司空圖傳》:“匪夷匪惠,難居公正之明;載省載思,當徇棲衡之志,可放還山。” |
背曲腰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等的人心熱腸鳴,坐的來背曲腰躬。” |
反躬自問 |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好惡無節于內,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
躬冒矢石 | 明·張居正《遼東大捷辭恩疏》:“誠以摧鋒陷城躬冒矢石,本諸將士之力,固非坐而指畫者所可同也。” |
躬逢其盛 | 唐 王勃《滕王閣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
匪石匪席 | 《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匪朝伊夕 | 《周書·文帝紀上》:“今若召悅授以內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
蹇視高步 | 魯迅《墳 摩羅詩力說》:“夫中國之立于亞洲也,文明先進,四鄰莫之與倫,蹇視高步,因益為特別之發達。” |
匪伊朝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我有志,匪伊朝夕。” |
撫躬自問 | 清 昭槤《嘯亭雜錄 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今以愚昧,于此獲罪,所知為之流涕,路人為之嘆息。撫躬自問,為幸多矣!” |
時乖運蹇 | 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早是抱閑怨,時乖運蹇。又添這害相思,月值年災。” |
浮湛連蹇 | 清·錢謙益《黃子羽六十壽序》:“余自通籍后,浮湛連蹇,強半里居。” |
鞭駑策蹇 | 明 張居正《纂修書成辭恩命疏》:“蓋五年于茲,而今始克就,鞭駑策蹇,寧靡寸勞。” |
才高運蹇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但此人因才高運蹇,抑郁不平。” |
匪匪翼翼 | 《詩經·小雅·四牡》:“四牡匪匪。”《詩經·小雅·采芑》:“四騏翼翼。”《禮記·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 |
卑躬屈節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7回:“單道臺至此方才卑躬屈節的口稱:‘職道才進來,因見大帥公事,所以不敢驚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