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翠朝紅的成語故事
拼音mù cuì cháo hóng
基本解釋形容愛情不專一。
出處清·徐瑤《太恨生傳》:“余非登徒子,誓不效雜情奴態,暮翠朝紅。”
暫未找到成語暮翠朝紅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暮翠朝紅)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只爭朝夕 | 毛澤東《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朝思暮想 | 宋 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一夕一朝 | 《朱子語類》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謂:臣弒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又紅又專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作出了成績……就整個說來,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 |
暮史朝經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美人遲暮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
不問青紅皂白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何況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問青紅皂白,要懲辦被告了。” |
紛紅駭綠 | 唐 柳宗元《袁家渴記》:“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 |
朝升暮合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8卷:“若有得一兩二兩贏余,便也留著些做個根本,而今只好繃繃拽拽,朝升暮合過去,那得贏余。” |
紅顏薄命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三折:“知他是今世是前生,總則我紅顏薄命。” |
紅塵客夢 | 清·孔尚任《桃花扇·歸山》:“遙望見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紅塵客夢全消。” |
翠竹黃花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慧海禪師》:“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華,無非般若。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
萬紫千紅 | 宋 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朝西暮東 | 明·無名氏《四賢記·社會》:“朝西暮東,齊、梁、燕、宋,生涯不同。” |
滿面紅光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2回:“舅兄今日滿面紅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約貨物定是十分得彩,我們又要暢飲喜酒了。” |
有朝一日 |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我也勸你不得;有朝一日準備著搭救你塊望夫石。” |
面紅過耳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 |
人無有千日好,花無有百日紅 |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想人生百歲翁,似花飛一陣風,人無有千日好,花無有百日紅。”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軟紅十丈 | 宋·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陵宮》詩:“半白不羞垂領發,軟紅猶戀性車塵。”自注:“前輩戲語:‘西湖風月,不如京華軟紅香土。’” |
暮氣沉沉 |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受命執政,生氣勃勃,但朝廷卻是暮氣沉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