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箕帚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í jī zhǒu
基本解釋執:拿,持;箕帚:簸箕和掃帚。指充當臣仆或妻子。借稱妻子。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吳語》:“一介嫡女,執箕帚以咳姓于王宮。”
暫未找到成語執箕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執箕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業紹箕裘 |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序》:“竊伏自念,業紹箕裘,家藏墳索,插架之收儲,趨庭之問答,其于文獻蓋遮幾焉。” |
丟下耙兒弄掃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個媳婦,雖然幫著,也是天天‘丟下耙兒弄掃帚’。” |
為之執鞭 | 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
為裘為箕 | 語出《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
享帚自珍 | 語出《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仗義執言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靈,仗義執言,國悔罪,王室之福。” |
侍執巾櫛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 |
侍執巾節 | |
倒執手版 | 《晉書 謝安傳》:“[桓溫]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陳兵衛,將移晉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座害之。坦之甚懼……既見溫,坦之汗流沾衣,倒執手版。安從容就席。” |
允執其中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
允執厥中 | 《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克紹箕裘 |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
千金弊帚 | 宋·蘇軾《次韻秦觀……將入京應舉》詩:“千金弊帚那堪換,我亦淹留豈長算。” |
千金敝帚 | 宋 蘇軾《次韻秦觀秀才將入京應舉》詩:“千金敝帚那堪換,我亦淹留豈長算。” |
南箕北斗 | 《詩經 小雅 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
各執一詞 | 巴金《春》:“她看見王氏和覺民各執一詞,不能斷定誰是誰非。” |
各執己見 | 《人民文學》1976年第3期:“兩人爭辯到這兒,就有點各執己見,擱不下來。” |
各執所見 | 宋·錢易《南部新書》:“凡中書有軍國政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 |
固執不通 | 李脃人《暴風雨前》第三部分:“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個固執不通的吳翹胡子。” |
固執己見 | 《宋史 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
固執成見 | 茅盾《子夜》九:“如果蓀甫一定要固執成見,那就拉倒。” |
堅執不從 | 元 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小官勸他且待兵戈稍定,再做商量,爭奈元帥堅執不從。” |
頭會箕斂 | 《淮南子·氾論訓》:“頭會箕賦,輸于少府。”《史記·張耳陳余列傳》:“頭會箕斂,以供軍費。” |
頭會箕賦 | 《淮南子·氾論訓》:“頭會箕賦,輸于少府。”高誘注:“頭會,隨民口數,人責其稅;箕賦,似箕然斂民財,多取意也。” |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 漢 班固《東觀漢記 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漢·班固《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
弊帚千金 | 語出《東觀漢記 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
弊帚自珍 | 宋 陸游《秋思》詩:“遺簪見取終安用,弊帚雖微亦自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