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繼晷的成語故事
拼音fén gāo jì guǐ
基本解釋點起燈燭;接替日光照明。(焚:燒;點燃;膏:油脂;指燈油;繼:接續;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繼日地發憤讀書或勤奮學習。
出處唐 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暫未找到成語焚膏繼晷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焚膏繼晷)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后繼有人 | 艾蕪《鞍鋼呵,我回來了》:“這是后繼有人,令人喜悅不止。”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7回:“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子繼父業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使子繼父業,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
前仆后繼 | 唐 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后踣。” |
前赴后繼 | 艾青《光的贊歌》:“光榮屬于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于前赴后繼的人。” |
焚書坑儒 | 漢 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
繼古開今 | 魯迅《書信集 致鄭振鐸》:“先生如離開北平,亦大可惜,因北平究為文化舊都,繼古開今之事,尚大有可為者在也。” |
玉石俱焚 | 《尚書 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
夜以繼日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
繼往開來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文公精神氣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繼往開來,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
膏肓泉石 | 明·洪應明《菜根譚》:“無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詩。” |
玉石同焚 | 《梁書·武帝紀》:“時運艱難,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象齒焚身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
焚林而狩 |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虜議》:“是由涸澤而漁,焚林而狩。” |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
膏腴之地 | 漢·賈誼《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
焚典坑儒 | 《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秦皇獨霸諸侯城,焚典坑儒喪圣文。” |
心如火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托他打聽幾時有船,他查了一查,說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里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
日以繼夜 | 《國語 吳語》:“孤日夜相繼,匍匐就君。” |
刳胎焚夭 | 《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則鳳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則麒麟不往矣。” |
日無暇晷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所講的不是嫖經,便是賭局,花天酒地,鬧個不休,車水馬龍,日無暇晷。” |
絕長繼短 | 《墨子 非命上》:“古者湯封于毫,絕長繼短。” |
刳脂剔膏 | |
抱薪救焚 | 《三國志 魏志 陶謙傳》“太祖以糧少引軍還”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
連日繼夜 | 《后漢書·班固傳下》:“及肅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數入讀書禁中,或連日繼夜。” |
焚骨揚灰 | 《梁書·侯景傳》:“曝尸于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 |
首尾相繼 | 《魏書·侯淵傳》:“時青州城人饋糧者首尾相繼。” |
焚林而田 | 《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后必無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