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夢的成語故事
拼音hán dān mèng
基本解釋邯鄲:古趙國都城。比喻虛幻不能實(shí)現(xiàn)的夢想。
出處宋·王安石《中年》詩:“中年許國邯鄲夢,晚歲還家壙埌游。”
暫未找到成語邯鄲夢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邯鄲夢)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場春夢 | 唐 盧延讓《哭李郢端公》:“詩侶酒徒銷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 |
一枕邯鄲 | 唐·沉既濟(jì)《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一夢華胥 | 《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
丹漆隨夢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齒在逾立,則嘗夢執(zhí)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 |
久夢初醒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6回:“王氏久夢初醒之人,極口贊成。” |
云夢閑情 | 戰(zhàn)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dú)有云氣……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 |
人生如夢 |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
似夢初覺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54回:“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 |
分床同夢 | 清·黃宗羲《憲副鄭平子先生七十壽序》:“余見今之亡國大夫,大略三等:或齷齪治生,或丐貸諸侯,或法乳濟(jì)洞。要皆胸中擾擾,不勝富貴利達(dá)之想,分床同夢。” |
半夢半醒 | 《賣命·半夢半醒》:“說來說去,我究竟在半夢半醒之間,做了些甚么呢?” |
南柯一夢 | 宋 黃庭堅(jiān)《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從靈堅(jiān)隴上發(fā),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
同床各夢 | 宋·陳亮《與朱元晦秘書書·乙巳春書之一》:“同床各做夢,周公且不能學(xué)得,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 |
同床異夢 | 宋 陳亮《與朱元晦秘書書 乙巳春書之一》:“同床各做夢,周公且不能學(xué)得,何必一一說到孔明哉!” |
啞子做夢 | 宋·蘇軾《雜纂》:“啞子做夢——說不得。” |
啞子尋夢 | 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似鰾膠粘住口角,似魚刺嘎了喉嚨,低著頭似啞子尋夢。” |
啞子得夢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石霜圓禪師》:“啞子得夢向誰說,須彌頂上浪滔天。” |
啞子托夢 | 元·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做了個(gè)啞子托夢,說不的這場板障。” |
夙夜夢寐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郎顗傳》:“此誠臣區(qū)區(qū)之愿,夙夜夢寐,盡心所計(jì)。” |
夜長夢多 | 清 呂留良《呂晚村先生家訓(xùn)真跡》:“薦舉事近復(fù)紛紜,夜長夢多,鞏將來有意外,奈何?” |
夜長夢短 | 許地山《歸途》:“夜長夢短,她只睜著眼等天亮。” |
大夢初醒 | 《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 |
大夢方醒 |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 俄侵外蒙、英侵西藏》:“跪讀之下,伏查現(xiàn)在時(shí)勢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詳明,譬如大夢方醒,群疑盡釋,欣感無已。” |
好夢不長 | 元·無名氏《云窗夢》:“薄設(shè)設(shè)衾寒枕冷,愁易感好夢難成。千愁萬恨斷腸人,怎當(dāng)那半夜三更莫秋景。” |
好夢難圓 | 明 湯顯祖《紫釵記 劍合釵圓》:“彩云輕散,好夢難圓。” |
好夢難成 | 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shí)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gè)窗兒滴到明。 |
如夢初覺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信陵君如夢初覺,再拜稱謝。” |
如夢初醒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
如夢如醉 | 葉圣陶《母》:“‘我如夢如醉的離開了他。”伊揩著眼淚,繼續(x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