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沙聚米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à shā jù mǐ
基本解釋在沙上畫地圖,聚米為山谷,指畫軍事形勢,運籌決策。
出處清 錢謙益《李秀東六十壽序》:“[余]與之規輿圖,講戰守,畫沙聚米,方略井然。”
暫未找到成語畫沙聚米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畫沙聚米)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畫地為牢,議不入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 |
依樣畫葫蘆 | 宋 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歡聚一堂 |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今天,我國各民族的文學家、戲劇家、美術家、音樂家……文藝工作者的代表歡聚一堂。” |
指手畫腳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2回:“只見寶玉跑至圍屏燈前,指手畫腳,信口批評。” |
體規畫圓 | 宋·宋祁《宋景文公筆記·釋俗》:“若體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仆。” |
照貓畫虎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1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
畫眉舉案 | 《漢書·張敞傳》:“(敞)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 |
指天畫地 | 漢 應劭《風俗通 皇霸》:“指天畫地,神仙潛通。” |
雕梁畫棟 | 元 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這的是雕梁畫棟圣祠堂。” |
畫龍點睛 |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
畫虎不成反類犬 | 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
泥沙俱下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人稱才大者,如萬里黃河,與泥沙俱下。余以為:此粗才,非大才也。” |
米鹽博辯 | 《韓非子 說難》:“米鹽博辯 ,則以為多而交之。” |
鬼畫符 | 金·元好問《遺山文集·論詩30首》:“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 |
畫蛇添足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
魚米之鄉 | 唐 王脧《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諂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說其魚米之鄉,陳其畜牧之地。” |
薪桂米金 | 宋·蘇軾《次韻鄭介夫》詩:“一落泥途跡愈深,尺薪如桂米如金。” |
口講指畫 |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
詩情畫意 | 宋 周密《清平樂 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桿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 |
點指畫字 |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家禮·婚禮》:“諸婚娶兩家,并用點指畫字,寫立合同文約,明白具載往回聘禮。” |
五合六聚 | 《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單矣。”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琴棋書畫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唐高測,彭州人。聰明博識,文翰縱橫。至于天文歷數,琴棋書畫,長笛胡琴,率梁朝朱異之流。” |
畫地為牢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 |
畫地刻木 | 《梁書 王僧儒傳》:“蓋畫地刻木,昔人所惡,叢棘既累,于何可聞,所以握手戀戀,離別珍重。” |
生米煮成熟飯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0回:“等到生米煮成熟飯,他老人家也賴不到那里去了。” |
描神畫鬼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葉紫<豐收>序》:“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了神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