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尾赤色的成語故事
拼音juàn wěi chì sè
基本解釋比喻十分困苦。
出處《詩經 周南 汝墳》:“魴魚赤尾?!?/p>
暫未找到成語倦尾赤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倦尾赤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寸赤心 | 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存赤心惟報國?!?/td> |
一片赤心 | 清·洪昇《長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見了,笑問此中何有?俺就對他說,惟有一片赤心?!?/td> |
一路貨色 | 郭澄清《大刀記》第七章:“叫我看,一進了他們這個大染缸,就全變成一路貨色了?!?/td> |
下氣怡色 | 《禮記 內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td> |
不動聲色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td> |
不露聲色 | 清 王韜《淞隱漫錄 薊素秋》:“女知為所紿,特不知何人設此坑阱。女固黠,不露聲色,靜以待之?!?/td> |
不露形色 | |
不露神色 | 老舍《老張的哲學》:“南飛生不露神色,只是兩手微顫,龍樹古坦然的和別的會員說閑話,像沒有看見選舉結果似的。” |
不露辭色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td> |
丟眉弄色 |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二折:“我才說道恕生面少拜識,他做多少丟眉弄色?!?/td> |
嚴詞厲色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6回:“要送木蘭到營中去,反是木蘭嚴詞厲色催逼轉來?!?/td> |
臨深履尾 | 晉·鮑敬言《元君論》:“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將何為懼禍及也。” |
丹之所藏者赤 | 《孔子家語·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與處者焉?!?/td> |
丹心赤忱 | 鄒韜奮《抗戰以來·廣大讀者愛護支持的文化堡壘》:“勞瘁心力,忍饑耐寒,對于國內外讀者竭誠服務的一片丹心赤忱凝結而成的!” |
義形于色 | 《公羊傳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于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于色矣?!?/td> |
乍毛變色 | |
樂善不倦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td> |
樂此不倦 | 《后漢書 光武帝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td> |
乞憐搖尾 | 明·王錂《春蕪記·構釁》:“你無知小輩,胡言亂語,休在人前乞憐搖尾!” |
了無懼色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戚顏色不變,了無懼色。” |
五光十色 | 南朝 梁 江淹《麗色賦》:“五光徘徊,十色陸離?!?/td> |
五色無主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知分》:“禹南省,方濟乎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td> |
五色相宣 | 《宋書 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td> |
五色繽紛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3回:“連日把書房改做了帳房……鋪設得五色繽紛?!?/td> |
五顏六色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
亹亹不倦 | 南朝·梁·鐘嶸《詩品》:“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
從頭到尾 | 《朱子全書·孟子三》:“是金聲底,從頭到尾只是金聲;是玉聲底,從頭到尾只是玉聲;是絲竹之聲,從頭到尾只是絲竹之聲。” |
從頭徹尾 | 宋 朱熹《答呂伯恭》:“不免索性說了,從頭徹尾只是此一個病根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