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諛曲從的成語故事
拼音ē yú qū cóng
基本解釋阿諛:曲意逢迎。曲意逢迎討好別人。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匡衡傳》:“阿諛曲從,阿上罔下,無大臣輔政之義?!?/p>
暫未找到成語阿諛曲從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阿諛曲從)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曲陽關 | 宋·蘇軾《漁家傲·送張元唐省親秦州》詞:“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詞:“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td> |
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 | 張恨水《啼笑姻緣》續集第八回:“她這兩句話,問得沈國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td>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萬丈高樓從地起 | 沈從文《新與舊》:“‘萬丈高樓從地起’,同隊人也覺得這家伙將來不可小覷?!?/td> |
三從四德 |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不學些三從四德,俺一家兒簇捧著為甚么來。” |
三占從二 | 《尚書 洪范》:“三人占,從二人之言?!?/td> |
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td> |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2回:“又道‘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這個笑話,細細想去,卻很有意味。” |
不知所從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td> |
九曲十八彎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七回:“待我引他到九曲十八彎中,喚我那結義兄弟出來,就好與他算賬。” |
九曲回腸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td> |
鄉曲之情 | 唐·牛肅《吳保安》:“側聞吾子急人之憂,不遺鄉曲之情,忽垂特達之眷,使保安得執鞭弭,以奉周施?!?/td> |
鄉曲之譽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少負不羈之行,長無鄉曲之譽?!?/td> |
云從龍,風從虎 |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 |
云合景從 | 漢 賈誼《過秦論》: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td> |
云集景從 | 語出漢·賈誼《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td> |
從一以終 | 宋·文天祥《劉良臣母哀辭》:“嗚呼,全而生這之必全而歸之,從一以終兮尚得正,其何悲!” |
從一而終 | 《周易 恒》:“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td> |
從中作梗 | 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是以糧道必應酬將軍者,畏其從中作梗也。” |
從中漁利 | 清·許奉恩《里乘》第四卷:“說其改醮,已則從中漁利,藉以餬口。” |
從井救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從之也?” |
從從容容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2回:“必須放他進內,從從容容,慢慢為之方可?!?/td> |
從令如流 | 《商君書·畫策》:“是以三軍之眾,從令如流,死而不旋鍾?!?/td> |
從何說起 | 曾樸《孽?;ā返?0回:“這一席話,不覺把雯青說得呆了半晌,方掙出一句道:‘這從何說起呢?’” |
從俗就簡 | 宋 周輝《清波別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必旋檢本,模仿筆畫,從俗就簡。 |
從俗浮沉 | 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感。 |
從吾所好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從善如流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