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頭如搗的成語故事
拼音kē tóu rú dǎo
基本解釋磕頭:跪在地上頭碰地。搗:捶打。磕頭快得像捶打東西一樣。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4回:“可汗磕頭如搗蒜的說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
暫未找到成語磕頭如搗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磕頭如搗)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賓至如歸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
品頭論足 | 郭澄清《大刀記》開篇十二:“他們指手劃腳,品頭論足?!?/td> |
一貧如洗 | 元 關漢卿《竇娥冤》楔子:“小生一貧如洗,流落在這楚州居住?!?/td> |
度日如歲 | 宋·周邦彥《霜葉飛》詞:“迢遞望極關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td> |
月明如水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樓臺?!?/td> |
歸心如箭 | 清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 承長兄厚愛,本當領教,只是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
倒背如流 | 郭沫若《蘇聯(lián)紀行日記 六月廿七日》:“她把說明小冊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經讀得來倒背如流了?!?/td> |
焦頭爛額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令論功而清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
安適如常 | 葉圣陶《線下 孤獨》:“待交了春,天氣漸見和暖,就安適如常了?!?/td> |
抱頭鼠竄 | 宋 蘇軾《代侯公說項羽辭》:“夫陸賈,天下之辯士,吾前日遣之,智窮辭屈,抱頭鼠竄,顛狽而歸,僅以身免?!?/td> |
疾如旋踵 | 唐·馮用之《機論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為國家者可不務乎?”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語出《孟子 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陸九淵《政之寬猛孰先論》:“鳴呼,盡信書不如無書。” |
亦復如是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劉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撫御,一日雖有數(shù)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所以卒無所建。” |
太歲頭上動土 | 元 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兒也,你尋死也,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茖W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td>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td> |
暈頭轉向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
如臂使指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td> |
膽如斗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迸崴芍⒁妒勒Z》:“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td> |
如法炮制 | 宋 釋曉瑩《羅湖野錄》第四卷:“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
頭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發(fā)室也反映著人世的滄桑,何況到這里來整容的頗多頭面人物。”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td> |
春山如笑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
危急關頭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對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td> |
心急如焚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7回:“我越發(fā)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td> |
直搗黃龍 | 元 脫脫等《宋史 岳飛傳》:“飛大喜,語其下曰:‘今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td> |
紛亂如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