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開泰的成語故事
拼音sān yáng kāi tài
基本解釋《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出處《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暫未找到成語三陽開泰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三陽開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舉三反 |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td> |
一倡三嘆 | 《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 |
一口三舌 |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無益。” |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鶚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 |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鶚冠子 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 |
一唱三嘆 | 先秦 荀況《荀子 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 |
一國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唐 李白《蜀道難》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td> |
一歲三遷 | 《南史 到儰傳》:“懷其舊德,至是一歲三遷?!?/td>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td>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有膽氣了?!?/td>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一日三復 | 《梁書·何遜傳》:“沈約亦愛其文,嘗謂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td> |
一日三歲 | 《詩·王風·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一日三月 | 《詩·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td> |
一日三省 |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一日三秋 | 南朝 梁 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td> |
一日三覆 | 《孔子家語·弟子行》:“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于詩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宮絳之行也?!卑?,《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語》本此。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詩經 王風 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一時三刻 | 清·李漁《凰求鳳·夥媒》:“機緣湊,把愁腸暫丟,便難成,也一時三刻展眉頭?!?/td> |
一曲陽關 | 宋·蘇軾《漁家傲·送張元唐省親秦州》詞:“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彼巍ち馈渡倌暧巍吩~:“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td>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一板三眼 | 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時勢,就是孔圣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
一步三搖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29回:“囑咐家丁看門戶,他這才一步三搖來到大門?!?/td> |
一沐三捉發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
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
一沐三握發 | 漢·王充《論衡·書解》:“周公一沐三握發,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td> |
一波三折 | 《宣和書譜 太上內景神經》:“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茍?!?/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