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鉛提槧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ái qiān tí qiàn
基本解釋懷:懷藏;鉛:鉛粉;提:手里拿著;槧:古代書寫用的木片。常帶書寫工具,以備寫作的需要。。
出處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三卷:“楊子云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
暫未找到成語懷鉛提槧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懷鉛提槧)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坐懷不亂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6回:“人人都說他無行,其實水秀才原是坐懷不亂的。” |
十月懷胎 |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調(diào)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diào)查就是解決問題。” |
相提并論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
關懷備至 | 劉白羽《海天集 偉大創(chuàng)業(yè)者》:“總理對人總是關懷備至,體貼入微。” |
心懷鬼胎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誰知素梅心懷鬼胎,只是長吁短嘆,好生愁悶,默默歸房去了。” |
胸懷大志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畏威懷德 | 《國語 晉語八》:“民畏其威,而懷其德,莫能勿從。” |
提心吊膽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7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愿。” |
身懷六甲 | 《隋書·經(jīng)籍志三》載有《六甲貫胎書》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耳提面命 | 《詩經(jīng)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耿耿于懷 | 宋 文天祥《賀前人正》:“心繞賀星,遙指于軫中,拳拳公壽,雪立于門外,耿耿于懷。” |
懷著鬼胎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這劉太公懷著鬼胎,莊家們都捏著兩把汗。” |
觸目傷懷 |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不能自己。” |
振領提綱 | 《隋書·文學傳·潘徽》:“總括油素,躬披緗縹,芟蕪刈楚,振領提綱,去其繁雜,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禮》。” |
提牌執(zhí)戟 | 元·無名氏《衣錦還鄉(xiāng)》第一折:“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執(zhí)戟小人哉。” |
懷真抱素 | 《宋書·孝武帝紀》:“其有懷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當世,或識通古今,才經(jīng)軍國,奉公廉直,高譽在民,具以名奏。” |
感恩懷德 | 《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義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懷德,投命無悔,或利害有機,奮發(fā)以應會,詔所稱聶政、介子是也。” |
懷金拖紫 | 晉·陸機《謝平原內(nèi)史表》:“復得扶老攜幼,生出獄戶,懷金拖紫,退就散輩。” |
懷材抱器 | 唐·封演《封氏聞見錄·匭使》:“東曰延恩匭,懷材抱器,希于聞達者投之。” |
耿耿在懷 | 郭沫若《題畫記》:“在日本時我也曾替他題過畫,當時是更加沒有把握,記得有一張《瞿塘圖》,我題的特別拙劣,至今猶耿耿在懷。” |
懷璧其罪 |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懷觚握槧 | 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序》:“海內(nèi)之士,懷觚握槧之倫,介景者鏘軍,祝延者漎萃。” |
襟懷坦白 | 清 陳文述《放牛行同前韻》:“董君性仁慈,襟懷亦坦白。” |
左提右挈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 |
駑馬鉛刀 | 《后漢書·隗囂傳》:“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但駑馬鉛刀,不可強扶。” |
握瑜懷玉 | 《南史·劉虬傳》:“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閩鄉(xiāng)而嘆息。” |
懷銀紆紫 | 漢·王充《論衡·命祿》:“懷銀紆紫,未必稷契之才。積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