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飴弄孫的成語故事
拼音hán yí nòng sūn
基本解釋飴:飴糖;即麥芽糖。指含著飴糖;逗弄孫兒。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悠閑;充滿家庭樂趣。
出處《東觀漢記 明德馬皇后紀》:“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知政事。”
暫未找到成語含飴弄孫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含飴弄孫)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含辛茹苦 | 宋 蘇軾《中和勝相院記》:“無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萬億生而后成。” |
顧影弄姿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江城》:“二姊葛氏,為人狡黠善辨,顧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與埒。姊妹相逢無他語,惟各以閫威自鳴得意。” |
孝子賢孫 | 元 劉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
搬弄是非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
甘之如飴 | 宋 真德秀《送周天驥序》:“非正義之富貴,遠之如垢污;不幸而賤貧,甘之如飴蜜。” |
斷子絕孫 | 元 柯丹邱《荊釵記 執柯》:“你再不娶親,我只愁你斷子絕孫誰拜墳。” |
孫龐斗智 |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
炎黃子孫 | 王朔《浮出海面》:“我和她對視一會兒,承認:‘那倒也是,炎黃子孫嘛。’” |
弄瓦之喜 | 《詩·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
弄璋之喜 | 《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
班門弄斧 | 宋 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
裝神弄鬼 | 宋 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12出:“我舞得,彈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裝神弄鬼。” |
弄虛作假 |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虛作假。” |
弄巧成拙 | 宋 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
舞筆弄文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若不達政體,而舞筆弄文,支離構辭,穿鑿會巧。” |
瞞神弄鬼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你又護著他了!你們瞞神弄鬼的,打是我不知道呢!” |
含沙射影 | 晉 干寶《搜神記》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
子子孫孫 | 《書·梓材》:“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
風木含悲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
鼓腹含和 | 嚴復《主客平議》:“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無過庶過富之通患。” |
火上弄雪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4回:“誰知錢不由正經路來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經路去的,石沉大海,日減月削,漸漸損之又損,而至于無。” |
弄鬼掉猴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心里再要買一個,又怕那牙子家出來的,不干不凈,也不知道毛病兒,買了來三日兩日,又弄鬼掉猴的。” |
徒子徒孫 | 《花月痕》第51回:“是夜心印沐浴更衣,召集徒子徒孫。” |
搔首弄姿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李固傳》:“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盤旋偃仰,從容冶步,曾無慘怛之心。” |
舞文弄墨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豈亦效書生,區區于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
播弄是非 | 《兩晉演義》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處心積慮,徐圖報復。” |
生子當如孫仲謀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生子當如孫仲謀。” |
故弄玄虛 | 韓非《韓非子 解老》:“圣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