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
基本解釋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出處《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暫未找到成語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無所取 | 《三國志·魏志·鐘會傳》裴松之注:“會前后賜錢帛數百萬計,悉送供公家之用,一無所取。” |
一無所好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1回:“這些茶樹都是家父自幼種的。家父一生一無所好,就只喜茶。” |
一無所得 | 漢 焦贛《易林》:“步走逐鹿,空無所得。” |
一無所成 | 清 黃遵楷《<人境廬詩草>跋》:“讀先兄病篤之書,謂平生懷抱,一無所成,惟近古體詩能自立耳。” |
一無所有 |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
一無所求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要我給她遮掩個門戶;此外一無所求。” |
一無所知 |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從博徒飲,暮有娼樓期……聲色狗馬外,其余一無知。” |
一無所能 | 清 錢泳《履園叢話》:“又蘇州葉某者,性迂拙,一無所能,其父死,既無產業,且有逋負。” |
一無所獲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勢既暮,壽兒且寄院中止宿,顥亦懷疑,因命搜壽兒懷袖,一無所得,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
一無所見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悄呼蕓名而祝之,滿室寂然,一無所見。” |
一無所長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9回:“今先生處勝門下三年,勝未有所聞,是先生于文武一無所長也。” |
一無所聞 | |
一路福星 | 清 范寅《越諺》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順風,送遠行語。” |
上之所好,下必從之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不伏水土 |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比者所發諸道南討兵馬,例皆不諳山川、不伏水土,遠鄉羈旅,疾役殺傷。” |
不伏燒埋 |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燒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來;若不打,這頑皮不改。” |
不偏不倚 |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
不出所料 | 清 曾樸《孽海花》第十回:“我從昨夜與密斯談天之后,一直防著你,剛剛走到你那邊,見你不在,我就猜著到這里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不出所料。” |
不得其所 | 漢 荀悅《漢紀 文帝紀論》:“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與歌詠,各言其情。” |
不測之禍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秦始皇九年》:“妾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禍哉!” |
不甘雌伏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典傳》:“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
不知所為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為。” |
不知所云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不知所從 |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
不知所以 | 唐 張彥遠《法書要錄 購蘭亭序》:“遽見追呼,不知所以。” |
不知所出 | 《文選 宋玉<高唐賦>》:“卒愕異物,不知所出。”李善注:“不知所從來。” |
不知所厝 | 晉·庚亮《讓中書令表》:“憂惶屏營,不知所厝。” |
不知所可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不想這番好意把個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時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