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官進爵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ā guān jìn jué
基本解釋舊時指官職提升。
出處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暫未找到成語加官進爵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加官進爵)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官半職 | 元 王實甫《西廂記》:“都則為一官半職,阻隔得千山萬水。” |
不加思索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5回:“包公將轎內(nèi)隨行紙墨筆硯,叫包興遞與婦人另寫一張,只見不加思索,援筆立就,呈上。” |
不怕官,只怕管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
不櫛進士 | 唐 朱揆《諧噱錄 不櫛進士》:“關(guān)圖有妹能文,每語人曰:‘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 |
不知進退 | 漢 荀悅《漢紀 哀帝紀下》:“恐陛下有過失之譏,賢有小人不知進退之禍。” |
不進則退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卷:“凡人不進則退也。” |
不進油鹽 | |
為淵驅(qū)魚,為叢驅(qū)爵 | 語出《孟子 離婁上》:“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與紂也。”《晉書 段灼傳》引作“為川驅(qū)魚,為藪驅(qū)雀”。 |
舉手加額 | 宋 陳亮《與韓子師侍郎書》:“百姓聞賢使君之來,舉手加額,以為天眼開矣。” |
舉首加額 | 宋·司馬光《諭若訥》:“上乃飛白‘安靜’二字,以賜若訥,若訥然后舉首加額,受而藏之。” |
買官鬻爵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2卷:“至于民間說事,買官鬻爵,只要他一口擔當,事無不成。” |
買爵販官 | 漢·桓寬《鹽鐵論·刺復(fù)》:“買爵販官,免刑除罪,公用彌多,而為者徇私,上下無求,百姓不堪。” |
了不長進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酒狂》:“甥了不長進,今且奈何。” |
親上加親 | 曾樸《孽海花》第26回:“清后的母親也是太后的胞妹,結(jié)這重親的意思,全為了親上加親,要叫愛新覺羅的血統(tǒng)里,永遠混著那拉氏的血統(tǒng)。” |
以人擇官 |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任蘇杜鄭倉傳》:“以此推之,知國家以人擇官,不為官擇人也。” |
以黨舉官 | 《韓非子·有度》:“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務(wù)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國亂。” |
以手加額 | 宋 楊萬里《章貢道院記》:“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額,家傳人誦。” |
以譽進能 | |
以進為退 | 《孫子·行軍》:“辭強而進驅(qū)者,退也。” |
以退為進 | 漢 揚雄《法言 君子》:“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 |
傳爵襲紫 | |
佛頭加穢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七:“崔相公入寺,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崔曰:‘為什么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為什么不向鷂子頭上放?’” |
依流平進 | 《南史·王騫傳》:“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進,不須茍求也。” |
倍道兼進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爾其倍道兼進,以慰朕懷。” |
倍道而進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曹兵聞失兗州,必然倍道而進,待其過半,一擊可擒也。” |
倚官仗勢 | 元 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三折:“你說領(lǐng)著省事,掌著軍權(quán),居著高位,又道會親處倚官挾勢。” |
倚官挾勢 | 元·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三折:“你說領(lǐng)著省事,掌著軍權(quán),居著高位,又道會親處倚官挾勢。”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從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挾勢。” |
兼官重紱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翟俌傳》:“昔竇鄧之寵,傾動四方,兼官重紱,盈金積貨,至使議弄神器,更改社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