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出墻的成語故事
拼音hóng xìng chū qiáng
基本解釋紅色的杏花穿出墻外。指春天一派繁榮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勢。
出處宋 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詩:“春風(fēng)滿園關(guān)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暫未找到成語紅杏出墻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紅杏出墻)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青出于藍(lán)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xué)》:“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
早出晚歸 | 《戰(zhàn)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
初出茅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挺身而出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shù)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shù)百,逐其草冠,復(fù)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jì)。” |
出師無名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詩經(jīng)·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又紅又專 |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xué)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絕大多數(shù)科學(xué)技術(shù)人員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同工農(nóng)兵相結(jié)合,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xué)技術(shù)工作,作出了成績……就整個說來,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xué)技術(shù)隊伍。”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不分青紅皂白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謝扶民《壯族人民優(yōu)秀的兒子韋拔群》:“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xùn)》:“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出頭露面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況是過來人,慣家兒,也不害什么羞恥。”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jì),卻去改業(yè)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姹紫嫣紅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0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wù)。” |
如出一轍 | 宋 洪邁《容齋三筆 奸鬼為人禍》:“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轍。” |
足不出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卻說蘇盼奴自趙司戶去后,足不出門,一客不見,只等襄陽來音。” |
進(jìn)進(jìn)出出 | 曾樸《孽海花》第五回:“霞芬進(jìn)進(jìn)出出,招呼得十二分殷勤。” |
出師不利 | 浩然《艷陽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師不利,一個好人都沒有遇上。” |
脫口而出 | 清 吳趼人《瞎騙奇聞》:“我曉得你這個人向來是有口無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話便脫口而出。” |
不問青紅皂白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回:“何況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問青紅皂白,要懲辦被告了。” |
紛紅駭綠 | 唐 柳宗元《袁家渴記》:“每風(fēng)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 |
拆東墻補(bǔ)西墻 | 《中國民歌資料 納布鞋》:“拆東墻,補(bǔ)西墻,先要顧前方。” |
出神入化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yīng)。”金圣嘆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shù)不發(fā)達(dá)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shù)發(fā)達(dá)的現(xiàn)代雖然可以實現(xiàn)這句話,……” |
變態(tài)百出 | 《新唐書 藝文志一》:“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態(tài)百出,不可窮極,何其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