鶉衣鷇食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ún yī suō shí
基本解釋謂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出處明·沈榜《宛署雜記·養(yǎng)濟(jì)院》:“此外,又有舍飯,而鶉衣鷇食,扶攜顛連,號呼衢路者,猶然在也?!?/p>
暫未找到成語鶉衣鷇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鶉衣鷇食)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食指大動 | 《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xiàn)黿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td> |
衣錦褧衣 | 《詩 衛(wèi)風(fēng) 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庇帧对?鄭風(fēng) 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td> |
草衣木食 | 元 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熬枯受淡?!?/td> |
縫衣淺帶 |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九章:“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地主階級,品質(zhì)卻是最惡劣的。”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無那晚夕的。”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td> |
因噎廢食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td>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yàn)橛廾帘J囟允称涔?,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
衣錦還鄉(xiāng)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xiāng),盡榮養(yǎng)之理?!?/td> |
飽食暖衣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td> |
饑不擇食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元 丹霞天然禪師》:“又一日訪龐居士,至門首相見。師乃問:‘居士在否?’士曰:‘饑不擇食’。” |
足衣足食 | 《敦煌變文集 丑女緣起》:“我佛當(dāng)日為救門徒六道輪回,猶如舟船,般運(yùn)眾生,達(dá)于彼岸。此時總得見佛,今世足衣足食?!?/td> |
牛衣對泣 | 《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xué)長安,獨(dú)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涕泣。” |
美食甘寢 | 唐·陳翰《異聞集·廬江馮媼》:“媼不之異,又久困寒餓,得美食甘寢,不復(fù)言。” |
衣裳盟會 | 南朝·梁·江淹《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慚德斯禮也?!?/td> |
足食足兵 | 《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td> |
衣香鬢影 | 北周 庾信《春賦》:“池中水影懸勝鏡,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賀《詠懷》詩:“彈琴看文君,春風(fēng)吹鬢影?!?/td> |
衣敝履空 | 東漢·班固《漢書·鮑宣傳》:“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飲食,又以歷遺公卿,被虛偽名。” |
餓虎撲食 | 明 吳承恩《西游記》:“雙手使降妖杖丟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td> |
民以食為天 | 東漢 班固《漢書 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td> |
食甘寢安 | 《北史·恩幸傳·趙默》:“及訴將獲罪,默因構(gòu)成以誅之,然后食甘寢安,志于職事?!?/td> |
節(jié)衣縮食 | 宋 陸游《秋獲歌》:“我愿鄰曲謹(jǐn)蓋藏,縮衣節(jié)食勤耕桑。” |
量體裁衣 | 《南齊書 張融傳》:“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減稱卿之體?!?/td> |
月盈則食 | 《周易 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
耳食之論 | 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學(xué)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
食為民天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涉務(wù)》:“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
晚食當(dāng)肉 | 《戰(zhàn)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td> |